menu

步移法

这是一种以空间转移为顺序,在运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由于观察的事物、位置、角度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地变化,梁启超称之为步移法,也称移步换景法。步移法的特点是以观察者观察位置的改变为线索,从头到尾、从左到右、从外到里,将所见到的景物次序井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步移法尤其适合于在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迹建筑、欣赏名胜幽境时采用。

运用步移观察法,需从以下几方面着眼:第一,注意各景物坐落的位置、方向以及各景物之间存在的空间关系。第二,注意步移的顺序、方位,以及所看到的景物随之发生的变化。第三,要仔细观察、揣摸、研究各个景物的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韵致和不同妙处。第四,在移步观察的同时,要留心自己的心境、感觉,注意找出能引起自己心灵共鸣的景物,并在其中灌注自己的情感。

当代著名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运用步移观察法写成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是按照登山路线的顺序对雨中泰山进行具体描绘的。在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作者仔细观察了虎山水库的水势:“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后,接着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走出长门洞,到二天门。然后过云步桥,开始走向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作者在这里不仅观察到“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而且对“挨挨挤挤、芋芋莽莽”的野草和“吸翠霞而天矫”的松树进行了细致观察,大胆的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这些景物的韵致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之中,还注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对景物的观察里面,这也是《雨中登泰山》十分成功之处。“心还在跳,腿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仰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像一个没事人一样。”生动地勾划出作者本人登上泰山之后疲惫却又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之情,使读者仿佛也融入其中。

运用步移法还应当注意把移步与换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否则会使记叙的景物产生混乱、条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