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体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对物体的形态、状貌、远近、大小、色彩、光线等加以辨析的一种感受活动,也是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其关键是能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做出相应的感情反映。如“红”,因其为暖色,故可引申为热烈、幸福、激情,乃至于革命等涵义。在写作活动中进行视觉感受并正确运用和调动,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而且可以把事物刻画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但是要确定一定的视角,并要善于从其涵义出发展开联想,这才会形成真切的视觉感受,也才能在运用中取得良好的表现效果。张继《枫桥夜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这首诗中诗人刻画了黯淡的月色,满布夜空的白霜,叫声若断若续的乌鸦,黑魆魆的江枫,闪闪烁烁的渔火,空阔寂寥的寒山寺等视觉形象,并配合乌鸦的叫声,夜半的钟声,构成了一幅凄清、冷寂的夜景图,表现了船中客人愁绪万端,黯然神伤,难以成眠的情态和心境。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因为形象鲜明,更主要的是因为诗人能从视觉形象升华为感受,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景中有情,情以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