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借景抒情

〔释义〕 亦称即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寄情于景。它是将主观感情融于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抒发感情的一种间接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高度结合,“我”与物的有机统一,作者所写之景浸染着感情色彩,所抒之情又寄寓于景物之中,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用这种方法所抒之情虽然具有间接性、隐蔽性、依附性,但能创造物“我”妙合的意境,增强抒情的含蓄性、感染力。在具体运用中,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藏情;同时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情是其中的主体,景是情的依托,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手段。

〔示例〕 (俄)伊凡·蒲宁:《深夜》

这是一个梦呢,还是像梦境似的神秘的夜间生活?我感觉到忧郁的秋月老早就在天空徘徊,已经是该摆脱白天的一切虚伪和忙乱而休息的时刻了。似乎整个巴黎,包括它最贫困的角落,都已沉入了睡乡。我睡了很久,最后睡眠慢慢地离开了我,仿佛一个不慌不忙的关切的大夫做完自己的手术,看到病人已能均匀地呼吸,睁开眼睛,为生命得到恢复而羞怯地、愉快地微微一笑,就离开了病人。我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处身在宁静、明亮的夜的王国。

我在五层楼自己的房间里沿着地毯悄没声儿地走到窗口。我有时看看光线微弱的宽大的房间,有时通过窗子上边的玻璃看看月亮。月亮把光线洒在我身上,我举目仰望,久久地看着它的脸庞。月光穿过淡白色的花边窗帘,给房间深处添加了一丝微光。在房间里边是看不见月亮的。可是房间的所有四扇窗子都被月光照得铮亮,窗边的一切东西也同样照得清清楚楚。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靠边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一夜她为什么也不睡呢?

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是的,夜已深了——对面房屋的整个五层楼墙壁全被阴影笼罩着。那里的窗子露出一个个黑洞,像是失明的眼睛。我朝下看看——街道像是深深的、狭窄的小巷,光线也很昏暗,空无人迹。整个城市也是如此。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斜挂在天空,慢慢地移动,有时又久久地躲藏在烟雾般飘动的云朵里,一动不动,只有它孤单单地、清醒地守卫在城市上空。它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云轻烟似地在它旁边飘动。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我很久不看见月亮的景色了!我的思潮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在中俄罗斯丘陵起伏、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遥远的、几乎遗忘了的秋夜。那里,月亮在我故家的屋檐下窥视着,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并且爱上了它温和的、苍白的脸庞。我在想象中离开了巴黎,霎时间依稀看见了整个俄罗斯,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一片辽阔的低地。看,这是波罗的海金波粼粼的荒凉的海面;看,这是在昏暗中向东方延伸的阴沉的松树林;看,这是稀疏的森林,湖泊,小树林,这下面,往南,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平原。森林中铺着长达数百俄里的铁轨,在月光下发出暗淡的光线。沿铁路线闪烁着睡眼惺忪的五颜六色的小灯,一盏接一盏,一直伸向我的故乡。在我面前是一片丘陵起伏的田野,田野里有一幢古老的、灰色的住房,在月光下显得破旧而温柔……儿时曾经照进我的房间,后来又看我变成少年,而现在又和我一起伤悼我那不幸的青春的,难道就是这个月亮吗?是它在这个明亮的夜的王国给予我安慰吗?

“你干吗不睡觉?”我听到一个胆怯的声音。

经过长久的、固执的沉默之后,她首先同我讲话,使我心中感到既痛苦,又甜蜜。我低声回答:

“不知道……你呢?”

我们又长时间地沉默着。月亮明显地往屋檐那边落下去了,月光已经深深地照进我们的房间。

“原谅我吧!”我走近她身边说。

她没有回答,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我握住她的手,从眼睛上挪开。她的脸颊上挂着泪水,眉毛举得高高的,抖动着,像是孩子的眉毛。我跪在她脚下,把脸紧贴在她身上,任凭自己的眼泪和她的眼泪不停地淌下来。

“难道这是你的过错吗?”她不好意思地低声说。“难道这不全是我的过错吗?”

她破涕而笑,又快乐又痛苦地笑着。

我对她说,我们两人都有过错,因为我们两人都破坏了在世界上愉快地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我们又相爱着,像那些一起经受过痛苦,一起感到过迷惘,而后来又一起找到难能可贵的真理的人们一样地相爱着。只有这苍白的、忧郁的月亮看到我们的幸福……

〔简析〕 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以情写景,以景传情,把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在一起,使作品意境深邃,韵味隽永。文章从恍惚和忧思的情感落笔,转入月色的描写,循着先内后外、从上到下、由点及面的线索,逐渐扩大月色的描写范围,展现了在明朗而又朦胧的月色照射下巴黎深夜的死寂景象,写出了月色的忧郁。这种忧郁的月色正是作者不宁心绪的写照,愈加显示了心境的恍惚。这就自然地引发了对故国家乡的追怀之情。笔触从近到远、由实而虚,转向对故乡宁静而壮美的月夜景色的刻画,这种月色与巴黎的月色形成对照,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热爱的一脉深情。最后展示了作者与妻子和好的画面,渲染了月色的美好,赞美了月色的净化功能,以景生情,情因景变,情始终主宰着景物,景又一贯地履行着传情的职责。蒲宁不愧是擅长描写的高手,在他的笔下,景中有情,情以景显,完美地编织了这篇情景交融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