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静景动写法

〔释义〕 这是把静态的物景写成动态,使之具有流动美的一种写法。其中包括两个方面:静中见动、化静为动。在事物的发展中,“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静”并非停滞不动,而是“静”中有“动”。静中见动,就是从相对静止的物景中发现其动态,把静物、静景写活。化静为动,则是把处于静态的物景幻化为动态,写得具有活力;或是用动态的物景映衬静物,使之成为似乎活动的状态。不管是静中见动,还是化静为动,都以作者的心理为基础,是感情使之然,因此运用静景动写法必须倾注跃动的感情,要把处于静态的物景看成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更具有情趣,更有感人的魅力。但是一定要化得自然、巧妙,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段要贴切、新颖,绝不可牵强附会,刻意雕琢。

〔示例〕 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简析〕 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活泼泼的,富有活力,连春天的草、树、花等这些静物,也似乎都活蹦乱跳的,呈现出各种动态,让人从这活动着的春景图中,领略到春的气息,享受到春之到来的美的情思。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生动的刻画,固然因为春天富有活力,春天的草、树、花本身蕴含着蓬勃的生命活力,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有一种对春天热爱的跃动着的心绪和感情,又使用了恰当的动词和修辞手法,所以才展示出春之蓬勃向上、活跃跳动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