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歌结法

〔释义〕 也称诗歌式结尾,或引用诗歌结尾法,即文章收结处采用诗歌等韵语结束。这种结尾实际是抒情式结尾的一种形态,但又与叹结法有所不同。一般抒情式结尾是以散体文字直抒胸臆,而歌结法则是以韵体表达感情,这些诗歌可以是出自作者之笔,也可引用他人的创作。正因为采用韵体结束全文,因此能使文章有散有韵,散韵结合,新颖别致,意味无穷。但是所用诗歌,必须与文章内容互相关应,不可游离内容之外而随意为之。

〔示例〕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星,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简析〕 这是一篇庙堂碑记,本以写严先生为内容,却处处写汉光武与之相尚关系,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不过作者主要采用了以宾托主的手法,因此在两两相形中,愈显示了严先生的高风亮节。结末以诗歌收束,更加赞美了严先生的品格和气节,并使全篇为之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