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剥笋脱壳法

〔释义〕 这是以吃笋剥壳为喻的写作中的一种结构技法,即在叙事或议论中逐层深入内容,最终揭示实质或基本观点。这种结构方法,有强烈的逻辑力量,使文章在层层推进中增强其兴味线和吸引力。但是一定是内容适合的文章才能使用这种技法,并且要保持内容的内在紧密联系。

〔示例〕 (宋)朱熹: 《记孙觌事》

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其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卤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子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胜矣!其寿而康,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

〔简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小品,文章以宋钦宗被虏写降表的事实,采用了剥笋脱壳的方法,在层层推进中表现了孙觌投敌取媚、以耻为荣的卑劣灵魂。文章从历史背景写起,引出孙觌其人。金人要钦宗写降表,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其不奉诏,得以为解”,这就把国家存亡的大事摆在孙觌面前,看孙觌采取什么行动。文章往前推进,用“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于贬损,以媚虏人”的行动刻画,“剥”出了孙觌最为卑劣的灵魂。行文至此,已揭露的非常深刻,但作者意犹未尽,紧接着又以赞颂的口气说此降表“词甚精丽”,而且是“如宿成者”,把孙觌的卑污灵魂描写得更加入木三分。然后文章继续推进,刻画了孙觌当着钦宗的面欣然领受金人抢掠的妇女的丑恶嘴脸,进一步揭示了孙觌以耻为荣的卑劣灵魂。最后深入到孙觌的心灵深处,以他自己的语言昭示了他投敌取媚、以耻为荣的理论根据,触及了他的精神实质,把孙觌的卑劣灵魂做了彻底的曝光。整篇文章就是在层层推进中,把内容引向深入,使之具有了很强的逻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