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有些剧本矛盾冲突的双方不是由两个人物自始至终贯穿全剧,而是根据冲突的发展,随着情节的变化,冲突双方的人物在不断转换,但冲突的性质和内容并没有改变,矛盾冲突在转换中逐步加深,变得更激烈、更丰富、更感人,这就是转换式冲突。运用这种冲突方式要格外慎重,应从题材的特殊需要出发,尽可能集中、紧凑,将转换的次数控制在最少限度,否则会造成松弛、散乱,前后不连贯,人物不鲜明,冲突不尖锐,以至全剧头绪不清。
〔示例〕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
这是元代杂剧中最著名的一部历史剧。它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赵盾和屠岸贾两大家族的矛盾和斗争。晋灵公时,朝廷政治黑暗,屠岸贾专权,将赵盾家三百口人满门抄斩,又诈传晋灵公之命害死了驸马赵朔,囚禁了公主。公主在囚禁中生了遗腹子赵氏孤儿。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灭绝后患,要将赵氏这个唯一的子嗣杀掉。医生程婴从严密监守的公主府里冒死救出了赵氏孤儿,守将韩厥放走了程婴和孤儿。屠岸贾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下令杀尽晋国所有“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幼儿。程婴和公孙杵臼设计牺牲程婴的亲生子,保全了赵家的后代。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杀死屠岸贾全家,报了冤仇。
〔简析〕 这出戏,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忠臣赵盾、赵朔与奸臣屠岸贾;赵家被满门抄斩后,冲突就转换为程婴、韩厥与屠岸贾争夺孤儿的斗争;程婴献出亲生子之后,冲突又转为公孙杵臼与屠岸贾的斗争;二十年后,冲突又转换为孤儿与屠岸贾的复仇与反复仇的较量。虽然,冲突形式几经转换,但始终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了忠与奸的殊死搏斗,因此,主线非常分明,冲突层层加剧,主题步步深化。显然,运用这种转换式冲突可以展示广阔的历史画卷,昭示人们:忠良者众,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奸佞者寡,残暴无道,必定灭亡。这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是单一式的冲突所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