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在戏剧中,由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系起来的纽结,最后总要得到解决,这就是解结的技法。系结越紧,悬念越大,危机越深,解结也就越难,观众就越有兴趣。纽结如何解开?就成为观众非常关心、热切期待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解结能够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要求,使观众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事物发展,把握生活规律。因此,在解结的方式和过程中,必须做到:首先,解结要符合生活逻辑,合情合理,揭示生活哲理和真谛,令人信服;其次,解结是最后完成戏剧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应不失时机地着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再次,解结应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外,寓情于理,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示例〕 (法)高乃依:《熙德》
唐·罗狄克和施曼娜一直真挚热烈地相爱着。正当他们即将定亲之际,他们各自的父亲却由于争作太子的师傅而发生了冲突。施曼娜的父亲唐·高迈斯打了罗狄克的父亲、年迈的唐·杰葛一记耳光。杰葛要求罗狄克尽儿子的责任,替父报仇雪耻。这使罗狄克陷入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之中。按照当时西班牙的风俗,若不找高迈斯决斗,不但没尽到人子之责,也丧失了英雄的荣誉;如果决斗,又必须付出失掉爱情的代价。他为了父亲,为了荣誉,在决斗中刺死了高迈斯,这又使施曼娜陷入痛苦、绝望之中。她找国王,要求“杀人者死,才是公道”,国王怎样劝解也没有动摇她要求处死罗狄克的决心。一对恋人,由于父辈的仇恨而变成了仇人。他们各自都决心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但两个人仍然深深相爱,情思难断。施曼娜向罗狄克表示:“你一被处死,我绝不多活一刻。”这时,摩尔人趁着卡斯第开国内重臣的斗争和死伤之机,准备大举进犯。罗狄克压制内心的痛苦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英勇奋战,大获全胜,并虏获了摩尔人的两个国王。他成为民族英雄,被封为“熙德”(阿拉伯语,意为首领)。爱情使施曼娜为罗狄克而高兴,理智又要她坚持为父报仇的决心。好心的公主劝告她“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求判罗狄克死刑就等于“希望国家倾覆”,但施曼娜复仇的意志决不动摇。苦苦追求她的唐桑士要与罗狄克决斗,施曼娜同意了,并表示:“假如罗狄克受了惩罚,我便嫁给战胜者。”罗狄克准备在决斗中殉情而死,这就意味着施曼娜要嫁给唐桑士,她虽维护了荣誉,却丢掉了爱情。她对罗狄克说:“为了使我不受那个条件束缚,你必须好好地决斗,那个条件要逼我嫁给我所讨厌的人。”于是,罗狄克得到了爱情的鼓舞,勇气倍增,决斗中战胜了唐桑士。这样,一对情人,各自都尽了维护家族荣誉的责任,保卫了国家的利益,最终也成全了双方的姻缘。
〔简析〕 在罗狄克刺死了高迈斯之后,激起了施曼娜的内心矛盾,面临着复仇与爱情的严重抉择。戏剧冲突在这里系了个死结。一对恋人之间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很难解开。此时,虽然引进了摩尔人入侵这一线索,使罗狄克成了爱国英雄、“护国天使”。公主劝说施曼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剧作家并没有采取理性说教的简单化方式解结。而是巧妙地安排了一场罗狄克和唐桑士的决斗。罗狄克为了补救刺死未来岳父的过失,平复施曼娜内心的痛苦,决心以死殉情,于是,又激起了施曼娜的焦虑。她向罗狄克提出希望他取胜的要求,罗狄克得到爱情的鼓舞,所向披靡,一举克敌。解决了矛盾冲突,解开了这个死结。这种解结技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第一,解结的方式,不是用说教,而是用人物动作,用形象化的手法;第二,解结的过程,始终围绕两个人坚守荣誉、忠于爱情的信念,揭示他们高尚的灵魂,从而完成两个形象的塑造;第三,这种解结,使国家利益、家族荣誉、个人爱情都得到了完满的解决,既达到了实际目的,又使双方得到了各自的心理平衡;第四,解结阶段的剧情千回百转,既自然合理,又出奇制胜,使观众在艺术美的享受中,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变得崇高、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