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借助某些修辞手段,运用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生动传神地展示出来。所谓“展示”就是对所报道的人、事、场景,加以立体化、形象化的描绘、刻画,突出报道对象的形象、特征、情态等,使读者(受众)获得一种如见某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导语中比较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导语中的描写必须同时就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者是对新闻事实不可少的衬托,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主题。导语中描写不宜过长,略作渲染即应转入事实叙述。
描述式导语也称“描写式”、“形象化”导语。要写好这种类型的导语,关键是作者要深入现场,要有目击的真情实感。对捕捉的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经过形象概括,勾勒出一幅透现着强烈现场气息的生动画面,从而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示例一〕 《猫头鹰飞到旧金山》(1982年6月18日《新民晚报》)
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人工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上栖息。
〔简析〕 把无生命的工艺品当成生命世界中态势傲然、正欲攫取美味的动物来刻画,抓住其鲜明的动态特征,泼墨落笔,予以传神的勾勒,使其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示例二〕 阎吾:《强渡长江》(1949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匪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简析〕 这是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一条我人民解放军从安庆、芜湖间某地强渡长江的消息。这条导语抓住渡江战役中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特征、最具特色的场景下笔,把渡江的雄伟气魄作了充分的传神的表现。这些绘声绘色、目击式的现场描述,创造出一种具体强烈的气氛,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形象感和感染力,令读者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