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子母哏

〔释义〕 子母哏是对口相声表演形式的一种。表演时,两人都是以第一人称出现,捧哏与逗哏之间没有“主”与“辅”的区分。经常是围绕着某一问题进行争论,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一对一地发表各自的不同看法,或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或对对方的说法进行驳斥和评点。

其实争辩只是一种方式,目的不是争个谁胜谁负,而是一方面在争辩中组织包袱,抓哏取乐,另一方面是通过争辩表达一个总的思想和主题。

〔示例〕 苏文茂等:(相声)《论捧逗》

……

甲 你是会逗,一学徒的时候你不也学逗哏么,可是为什么又捧哏了呢?因为逗哏的要求条件高,学了好几年啦,他不够这逗哏的条件,怎么办呢?让他改行卖耗子药去,怪对不住他的,得啦,他捧哏吧。反正这么说:是捧哏的,全是不够材料的。

乙 捧哏的不够材料?哎呀,老先生说的话你全忘啦!

甲 老先生说什么来着?

乙 三分逗七分捧。你占三成,我这捧哏的占七成。

甲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要按比重来说,我这个逗哏的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乙 那么我这捧哏的呢?

甲 占百分之零点一,弱!

乙 还弱?

甲 捧哏的除去蒸馏水就没嘛了。

乙 你要这么说,我占百分之百,你连点蒸馏水全没有!

甲 你着急干嘛?

乙 不是我着急,我没见过你这么说话的。

甲 也难说,你是得说捧哏的重要,你不是就会捧吗?你能逗吗?

乙 谁说我不能逗啊?一个相声演员能捧就能逗,没有逗哏的基础,他也捧不了。

甲 我打认识你那天,也没见你逗过哏。

乙 咱说话可要实事求是,我准没逗过哏吗?过去的事咱甭提,前年在天津人民剧场,我没逗过一段吗?你想想。

甲 嗯!你要不提我还真忘啦。日记本上记上了吗?

乙 我记那干嘛?

甲 唉!得记上点。这是在你历史上光荣的一页。一辈子就逗过这么一次哏,能不记上点吗?将来好往家谱上誊写呀。你们的子孙后代长大了,打开家谱一看呐,嗬!我们老祖先说相声,敢情还逗过一次哏哪。感到骄傲自豪。

乙 也不至于呀!这逗哏我就光宗耀祖啦。

〔简析〕 究竟是捧哏的重要,还是逗哏的重要,双方争辩得很激烈,真可谓唇枪舌剑,有来有往,针锋相对,互不谦让,从表演上根本分不出谁是“主”谁是“辅”。从争辩的方式来看,也不是什么正经八百的争论,只是“斗嘴”而已,像什么“……让他卖耗子药去,怪对不住他的”,什么捧哏的“占百分之零点一弱”,什么“一辈子就逗过这么一次哏,能不记上点吗?”等等,无非是讽刺、夸张、歪曲、挖苦,以从中获取笑料,组成包袱。

观众笑过之后,又会很自然地悟出一个道理: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轻重贵贱的区别,红花再好,也得有绿叶来扶。这也正是这段相声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