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以能解“扣子”的语言作结尾叫作解扣结尾。
“扣子”是吸引观众的悬念,过早地解开,失去了悬念,就会使观众感到乏味,所以一般都把“解扣”放在后面。即便是有的“扣子”在中间解开了,又会马上出现一个新“扣子”重新把观众吸引住。
“解扣结尾”与其他解扣所不同的是,它出现在整个书段的最末一句,而且仅仅一句。像“快刀斩乱麻”一样,“咔嚓”一下,“扣子”解开了,叙述也停止了,既是解扣,又是结尾,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明快的感觉。
〔示例〕 赵连甲:(山东快书)《揭发》
……
“王大抄抄走油漆、乳胶和木料,
李大抓偷走弹簧、螺丝和一捆麻。
为什么他们越偷越摸胆儿越大?
为什么这股风刹不住来还在刮?
我来向书记揭发他们俩,
不准把社会主义墙角挖!”
秘书连说:“对对对,
这样的人应当揭发受惩罚!
可书记今天休病假,
找书记请您到他家。”
“好!”
张师傅来到书记家,
一进院儿,他两眼发直变哑巴(啦)!
为什么老张师傅不说话?
王大抄、李大抓正帮助书记做沙发。
〔简析〕 王大抄、李大抓是厂子里有名的“大划拉”。“除了烟囱、锅炉搬不动,剩下有啥划拉啥”。群众也没少提意见,可不知“为什么他们越偷越摸胆越大?”更不知“为什么这股风刹不住来还在刮?”这不仅是张师傅的疑问,也是观众的“扣子”。张师傅气汹汹地来找书记提意见,可一进院又变成了“哑巴”不说话了。这究竟为什么?对观众来说又是个“扣子”,两个“扣子”相连,由最后一句“王大抄、李大抓正帮助书记做沙发”给全部解开了。
这个解扣,不仅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而且语言含蓄、寓义深刻。它道出了而却又没有明说的真理:“上梁不正下梁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