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也叫做“倒反”,它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与它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反语多用于讽刺,在杂文中最为常见。它具有辛辣的嘲讽意味,无讽刺性的反语具有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人民常常用这类反语表达亲切、喜爱的感情,或调侃、嘲弄的情绪。
鲁迅的杂文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的要害,反语对造成这种强烈的抨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友邦惊诧”论》中,有“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文学和出汗》中有“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其中的“友邦人士”、“香汗”等都是反话正说,名褒实贬,恰似厉鞭一下一下击打在反动者的嘴巴上,表现了鲁迅先生驾驭文字的高超技巧。在一些乡土文学中常常见到一些反语妙用的例子,孙犁的《荷花淀》有一句“几个女人有点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其中的“狠心贼”实际上正是包含着对丈夫的无比喜爱,正应了“打是亲骂是爱”的“骂”。
反语的特点决定了在使用时要爱憎分明,褒贬判然。切不可含混不清,造成误解或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