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叙事引出法

〔释义〕 先叙述事实,然后紧密结合事实材料引出问题、观点或意见、建议。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增强说服力,因为作者提出的问题或意见是从事实材料中引出的,让人觉得言之有据。其次是有利于文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因为事实材料比较容易写得生动感人,再由此引出观点就比较自然,文章也显得摇曳多姿。在调查报告、通报、工作总结、讲话等多种公文中,都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一要注意选择的事例必须与引出的观点完全一致。二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防止以偏概全。三要力求生动感人,同时必须真实可靠。四要注意由叙述事实转入提出观点时要力求自然、严谨。

〔示例〕 《农村崛起的一支新军——广东省吴川县农民自办小型合作企业调查》(1984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这篇文章开头先介绍了这个县农民自办的小型合作企业的总貌,接着在第一部分便采用了叙事引出法,从介绍该县第一个自办的合作企业入手,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这个县的王村港公社有葵树近百万株,群众多有加工葵叶的手艺,但过去葵叶被统得很死,个人不得经营。实行责任制后,葵叶产量猛增,供销部门不断压价收购,最后停购,葵叶当柴烧,大量劳动力无事可做。1978年底,这个公社埇尾村13名社员和干部合股集资2250元,办起葵叶加工厂,收购当地葵叶,加工成葵扇、葵帽等。挂的是大队企业的招牌,其实是一家由农民集资自办的合作企业。仅半年时间,每人收入就达1000元,还为厂外1000多名劳动力安排了加工业务。公社党委认为这是治穷致富的新路子,不但让他们亮出“自办企业”的真牌子,还号召农户学习他的集资办厂的经验。

王村港的做法震动全县,非议颇多。县委领导同志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农民自筹资金兴办小型合作企业,反映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新的生产力正在形成,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合作企业,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一般生产资料也为合股者共有。他们大多以劳力带股金入股,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股金分利分红,除向国家纳税外,还向社队集体提交管理费。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经济实体,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利用本地资源、资金和劳力,尽快致富的好形式。县委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并向全县推广。

〔简析〕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介绍农民自办小型合作企业这一新事物,鼓励农民改革旧的生产结构和劳力结构,把剩余劳力和资金投向农村工业和农林商业,特别是投向开发性生产事业。但是,作者没有先讲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先列举了第一个自办的合作企业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情况。文章在叙述完这个事例后,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观点:这是治穷致富的新路子,并号召农户学习他们集资办厂的经验。进而以县委领导调查后的意见进一步引深观点,从所有制的性质和分配原则来看,这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中富有生命力的新经济实体,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王村港公社的事例十分生动,说服力很强,所以引出的观点也很扎实。在由叙述转入议论时,作者用了“公社党委认为”,“县委领导同志深入调查研究,认为”等过渡句,显得很轻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