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点睛命题法

〔释义〕 有些公文的题目采用类似新闻报道的命题方法,画龙点睛,抓住全文最吸引人、最关键的问题,拟写成生动、新颖的题目,而不出现发文机关和公文种类,这种命题方法就叫做点睛命题法。在调查报告、讲话稿、简报等公文中,经常使用这种命题方法。比如有一篇关于非法出版物情况的调查报告,题目叫《管不住印刷厂就管不住非法出版物》,这个题目就十分生动鲜明,画龙点睛。有些讲话稿、调查报告采用这种方法命题时,还常常加一个副标题,说明是什么人在什么会议上的讲话,或者说明是在什么地方关于什么问题的调查。如:《沉下去,干实事——峰县转变干部作风的调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等。

〔示例〕 李而亮:《盖章一百七 工程遥无期》(1986年9月6日《人民日报》)

这篇调查报告以大量事实揭露了官僚主义的严重性,文章指出:“大庸市食品厂的技术改造工程从1983年开始规划,到现在已经三年了。记者最近到这里采访,厂长从文件柜、皮包里捧出一叠叠材料,从各种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到一份份盖着公章的文件、设计方案,可谓应有尽有。可是,记者把目光从数不清的材料堆上移向厂区后,看到的却是:工人们仍挤在破烂低矮的车间里,大汗淋漓地操作着几十年前的机器。而一套花3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的面包生产线设备却躺在大院里,任凭风吹雨淋日晒。花30万元征到的新厂区土地,还是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地。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食品厂的改造工程仍停留在一纸空文上。”接着,作者又在第二至第六段叙述了这项工程批准、设计的经过,和有关部门官僚主义严重,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三年来,“工程从申报到完成一系列的批复,厂、局向上所打的报告、协议、合同书49个,由上级和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件、通知34个,盖下公章173个”。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皮球”不知道还要踢到哪一年!

〔简析〕 在这篇例文中,说明推诿扯皮、官僚主义严重的事例很多,但这173个公章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透过这173个公章,读者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这个厂四处奔波的情景,想到那么多机关都管都不管,文来文往的问题,而经过这么多周折之后,工程仍然是一纸空文、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作者抓住这173个公章,拟出“盖章一百七工程遥无期”这个生动鲜明、新颖引人的题目,实在是画龙点睛。恰当地使用这种命题方法,可以使读者一看题目就产生强烈的兴趣,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