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前后照应法

〔释义〕 前后照应法是公文常用的结构布局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求文件中前面讲的事情要为后文做好铺垫,或对后面要讲的内容预做交代,留下伏笔;后文要与前文的铺垫、交代或伏笔紧密呼应,紧扣前文深入展开、详细交代或进一步分析,从而深化和完善主题。这样做能使文件的前后互相照应,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内容严谨,做到前面说的后面有着落,后面说的前面有交代,全文浑然一体,没有漏洞。

〔示例〕 毛泽东:《关于工商业政策》

第一段指出了“某些地方的党组织违反党中央的工商业政策,造成严重破坏工商业的现象”,并且要求这些地方的党委,从领导方针和领导方法两方面认真检查,迅速纠正这个问题。这一段是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接着,第二段即与第一段相呼应,阐述在领导方针方面需要纠正的错误和应该坚持的正确方针。明确地提出,“应当预先防止将农村中斗争地主富农、消灭封建势力的办法错误地应用于城市”;要坚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确方针。”第三段也与第一段相呼应,阐述了领导方法问题。要求层层派工作团下去,及时报告情况,利用报纸做为组织领导的重要工具,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问题多了再算总帐。第四段从更高的角度综述执行政策的重要性,是对前三段的总结。明确指出,“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要求“在每一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我们按情况规定的政策”。

〔简析〕 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前后照应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整篇指示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呼应改进工作方法的总体要求,脉络清晰,浑然一体,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是主题步步深化,从提出工商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到分述领导方针,领导方法,说明正确执行政策、深入宣传政策对彻底打败敌人、夺取最后胜利的重大意义,逐层深入,帮助读者把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切实可行。在领导方针、领导方法上应该怎么做,都讲得很清楚。这与采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分头阐述,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把几个问题搅在一起讲,就很难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