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优选材料法

〔释义〕 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公文主旨的需要,选取最生动、最新鲜、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切题的材料,叫做优选材料,这是动手写作公文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优选材料最主要的原则是切题,即材料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高度一致。因为主题好比文章的灵魂,材料好比文章的血肉,主题离开材料就无法成立,材料脱离了主题就会杂乱无章,材料和主题结合得越好,文章就越有说服力。

选用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也是优选材料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公文负有指导工作的任务,材料越典型、越有代表性,就越有普遍指导意义。

优选材料还要特别注意选取新颖生动的材料。那些能够反映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或发生的新问题的材料,往往是公务活动中急需研究的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公文写作中选用新颖生动的材料,必然能新人耳目,具有吸引力。

选取材料还要注意内外有别,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凡是涉及国家机密的材料,只能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而不能在公开发布的公文中使用。

公文中选用的材料还要尽可能简明扼要,文约事丰。如果几件材料都能说明同一问题,就要选取其中最简明生动的一件。

〔示例〕 《中共中央关于恢复沈雁冰同志党籍的决定》

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沈雁冰(茅盾)同志,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就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8年以后,他同党虽然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临终以前恳切地向党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中共中央 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简析〕 这是一件关于恢复沈雁冰同志党籍的决定,要恢复党籍必须从历史根据和现实表现全面考察。在决定中着眼于这两个方面,选用了两个事实材料,一是沈雁冰同志早在1921年就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二是1928年以后,他虽然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但是他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事革命文化工作,说明他一直是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去做的。有这两方面的事实,足以说明对沈雁冰同志的党籍不是追认而应当恢复。从实际情况看沈雁冰做为一个奋斗不懈的文化战士,事迹极其丰富,但与本决定的主旨没有多大关系,或关系不很密切,因此均可舍去,只要选用这两个典型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