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开花式观察法是以某一景物为中心,有顺序、有层次地由中心向外围展开,对周围众多事物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犹如投石入水,水波以石落之处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即所谓中心开花或八方辐射。这种观察方法能把整个事物展现出来,使事物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综观全貌,对诸多事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结构布局应有一个总体把握。其次要挑选出可作为观察中心的“点”,并按照由里向外的原则,由中心向四周进行有层次的观察。
杨绛在《干校六记》中的第三篇《学圃记闲》,便是以她平时劳动的地点——菜园为中心点,而把视线转向前后左右,从而描述出环境的全貌;
在我,这个菜园是中心点。菜园的西南有个大土墩,干校的人称为“威虎山”,和菜园西北的砖窑遥遥相对。砖窑以北不远就是默存的宿舍。“威虎山”以西远去,是干校的“中心点”——我们那连的宿舍在“中心点”的东头。“威虎山”坡下是干校菜连的食堂,我的午饭和晚饭都到那里去买。西邻的菜园有房子,我常去讨开水喝。南邻的窝棚里生着火炉,我也曾去讨开水喝。……南去是默存每月领取报纸信件的邮电所。溪以东田野连绵,一望平畴,天边几簇绿树是附近的村落;我曾寄居的杨村还在树丛以东。我以菜园为中心的日常活动,就好比蜘蛛踞坐在菜园里,围绕着四周各点吐丝结网;网里常会留住些琐细的见闻、飘忽的随感。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始终以菜园为观察的中心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层层展开,所以写到的地方虽多,却不杂乱,而是井然有序,使人一目了然。
运用中心开花式观察法,关键是捕捉和确定中心点。如果中心点选得恰当,诸多事物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幅“活”的画面。中心点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做到顺其自然,不可刻意追求。中心点往往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