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景物或宏大场面的一种居高临下的观察方法。由于视点高,视野宽,统观全貌,场景的形态、布局及其变化都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因此,运用这种观察方法给人一种开阔、雄伟感,易于唤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产生抑制不住的激情。所以,鸟瞰观察往往伴随着想象和抒情,给人一种壮美的艺术感染。徐迟的散文《黄山记》中写道:
……
……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不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复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卢山。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极!妙极了!……
……
作者登黄山,拾级而上,一重一洞天,在天都峰俯视松树如苔藓,到炼丹峰上回望天都峰如古代将军,莲花峰如含水的花瓣,白岳山、九华山、天目山、匡卢山尽在眼下,长江如一条白练浮着……云层如银海衬底……这奇妙的景象,何等壮观!何等令人神往!非鸟瞰而决不可得。视野开阔,令人襟怀豁达,豪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作者感叹道:“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运用鸟瞰观察法也不能对眼下景物不分主次,尽收无余。既要把握全貌,概括其鲜明特征,又要集中观察极具个性的局部,做到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