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具体了解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变化,须追随其踪迹进行观察,以便掌握它的不同形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这便是跟踪观察法。运用此法,不但能了解事物的静态特征,更能认识其动态过程,而且能从头至尾,寻根求源,揭示出观察的本质和意义。譬如唐代张若虚的乐府旧题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吕。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以时间推移为线索观察从月出到月落的景色变化。开始月出东天,明月与春潮共生,波光月影,相映生辉,交织一片,月光随着江波簇涌向前,千里万里滟滟闪动;继之,月华倾泻,照入花林,似雪珠纷飞;洒向汀洲像流霜一般覆盖白沙。尔后,月上中天,悬挂江空,高照楼台。再后,江月西斜,江流欲尽。最后,落月沉江,情满江树。诗人跟随月升月落的踪影观察到月光与春江交汇而不断变化的种种景象,并捕捉到这一动态过程中的细微特征,从而描绘出一幅春江月夜的连轴画卷。在这幅形态万状的春江图里,时而月光遍洒,皎洁生辉;时而月光照远,鸿雁振翅,飞上长空,也逃不过月光临照;时而月光射深,鱼龙潜水,埋伏江底,也在月光照射下活跃起来,泛成波纹。……这伴随着诗人丰富想象的细致观察,把个春江月夜写出无限开阔、深邃,令人神往。
运用跟踪观察法需全神贯注,随时捕捉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里所呈现的新形态、新情景,捕捉每一细微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对于瞬息万变的事物和景象更需集中注意力,以免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