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宏观感受

这是感受主体着眼于全局,从一定的时代高度对感受客体进行历史的、社会的整体考察,从而准确地把握客体本质、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的一种感受方式。这些感受因其站得高、看得远,能对客体有整体的、全面的把握,所以感受会更准确,认识会更深刻,立意会更高远,表达会更充分。但是,在感受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准确地认识客体,所以既要立足于其整体和全局,也要注意其细部和局部,把宏观感受和微观感受有机结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以恢宏的气势,乐观的态度,展示了梅花面对狂风暴雪、百丈寒冰,毫不畏惧,傲然怒放,巍然挺立的形象,赞美了梅花不孤高自赏,只是做一个报春使者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格。毛泽东同志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梅花置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去考察,一反过去文人墨客笔下梅花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的情调,赋予梅花新的精神、新的品格、新的形象。诗人并没有忘记了梅花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把它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分子来认识,放在百花丛中去表现,这就更加突出了梅花不争春,只报春,与百花共享春天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格,准确地揭示了梅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