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法是指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好的观点和材料,或者重要之处,便及时抄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考的一种读书方法。
摘录法是积累材料的一种理想方法,这些平日抄录下来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便可成为治学时随时可查、随手可得的知识财富。
林三松同志在读我国翻译界前辈严复写于1898年的《天演论·译列言》时,摘录了如下几句话:“译事三难,信、达、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而后林三松在主编《新编写作教程》谈到“翻译的原则”时,就引用了严复的上述几句,并加以阐释,使其更具权成性和说服力。
摘录法可从几方面做起:第一,平时最好随身携带纸笔,把见到的认为有价值的资料随手记录下来,供日后查考。第二,摘录原著要有目的、有系统地读书,从借阅的书籍中有重点地选择原文抄录。抄录标准:专业书籍从宽,相关书籍从严;基础书刊从宽,边缘书刊从严;当前的从宽,长远的从严;短篇从宽,长篇从严。第三,抄录书中有关资料、典故、警句和重点章节。第四,逐字逐句地细心抄录,实际上是为了反复吟诵、理解、消化,深入地研究文章。第五,定期将摘录的资料分类存放,整理研究,便于使用和查找。
摘录法应注意的问题是:首先,对摘录的片断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含义,摘录的意思需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残缺不全。其次,抄录的具体方式,要根据书、文的价值、不同的需要以及抄录者各自的习惯而定,不必强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