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札记法

这是把读书时形成的看法、见解、体会等随手记下来以备日后使用的方法。平日我们写文章所用的一些资料,往往就是从这些积累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阅读札记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不落俗套的心得、见解,用于写作,只要恰当便会产生独到之处。通过深刻思考和想象而写出的札记,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因此日常写札记是很有必要的。

怎样做好札记呢?首先要求我们阅读大量书籍。札记是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不看书就无从得来。其次,是要深入地去品味书中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发掘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札记并不要求对所读的每一句话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只有那些确实使你有新鲜感受和独特思考的部分,才有必要记下来。每一部作品,每二篇文章,只要你认真地去琢磨,总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启发和思索,把它们随手记下来,便是平时写作中很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宋代沈括在读《汉书》时,发现班固对司马迁的批评并不公正,于是写下了一段读书札记: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此其蔽也。”予按,后汉王允日:“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做谤书,流于后世。”班固所论,乃所谓“谤”也。此正是迁之微意。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班固乃讥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甚不款。

这里,沈括先摘录了《汉书·司马迁传》中的一段话,然后加以“予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征引后汉王允认为《史记》是“谤书”,这正与班固的看法相同。沈括指出:这正是司马迁的精辟之处,因为《史记》中的前后次序、记述评论,都有针对性,不是随意编写的。班固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是并不理解《史记》的真正含意,因此,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妥当的。沈括的这则札记有原文摘录,有自己的观点,为日后写成完整的文章积累了材料。

在写作中如需选用日常积累的札记资料时,既可以随手抄来使用,也可以作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但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