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在散文写作中用精辟深刻、简明扼要、富有哲理性的警句,或点化主题,或阐发独特的认识,这种“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手法,即是精警法。使用精警法不仅能使文章生色增辉,而且能给读者留下许多哲理的启迪。但是,不管警句是用在篇首,还是篇中,或是篇末,都必须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顺势自然,而不能游离干文章内容之外,否则,即使新颖、独到,也会成为赘疣;同时警句要凝聚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不能仅仅是空洞、浅薄的说教。
〔示例〕 (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简析〕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畅抒了不事权贵的心怀,表达了不逐豪华的志趣。开篇四句即标出全文之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以陋室为乐,以陋室为荣的高洁情怀奏出了主旋律。这四句含意深邃,富有哲理,不仅为全文增色生辉,而且成为千古流传的警言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