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在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的观点、作品的思想,或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明确地说出,而是将其隐藏在意象之中,通过描绘景物、勾勒画面、创造意境、运用比拟、渲染情绪等手法有所暗示,读者从中去揣摩、领悟,这种写作技法就叫暗示法。由于此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不将意思直接、明确地说明,因此往往能造成内容的含蓄、表达的委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这种技法一般是在针对某种状态而又不便于明说的情况才使用的,所以一定要慎重,更不可有意故弄玄虚,使用时最好能将背景作一些说明,否则读者如入五里雾中。
〔示例〕 (俄)屠格涅夫:《门槛一梦》
我看见一所大厦。
正墙一道狭窄的门敞开着;门外,阴沉的浓雾一片迷蒙。在高高的门槛前,站立一个姑娘。
那咫尺莫辨的浓雾里,寒流滚动;同时,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大厦里传来了缓慢的、喑哑的声音。
一可,你想跨进这道门槛,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吗?
——知道,—姑娘回答说。
——知道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吗?
——知道。
——知道你会跟人世隔绝,完全孤零零一个人吗?
——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经受一切苦难,一切打击。
——知道不仅要躲开敌人,而且要抛弃亲人,离开朋友吗?
——是的,……都可以离开他们。
——好吧。你情愿去牺牲吗?
——是的。
——去作无谓的牺牲吗?你将会死去,而且任何人……任何人都将不会知道你的名字,不会把你纪念!……
——我不需要任何感激,也不需要任何怜悯。我不需要名声。
——你情愿去犯罪吗?
姑娘低下了头……
——也准备去犯罪。
不一会,门里边的声音又重复自己的提问。
——你知道吗,——他终于说道,——你可能不再相信你现在信仰的东西,你可能会领悟到你是受了骗,白白地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吗?
——这我都知道,反正我要进去。
进来吧!
姑娘跨进了门槛—随后,在她后边落下了沉重的门闸。
——一个傻瓜!——有人在后边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
——一个圣洁的女人!——从某处却传来一声回答。
〔简析〕 这篇作品是在俄国“五十人案”、“一百九十三人案”和薇拉·扎苏里奇刺杀彼得堡市长之后,受到女革命家索菲亚·彼罗夫斯卡娅的活动影响而写成的。显然文中的“俄罗斯姑娘”是革命者的象征,“大厦”象征革命的阵营,“从大厦里传来的缓慢的、喑哑的声音”象征着革命者,一个个提问则象征着进入革命阵营的一道道“门槛”。作品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对话形式,表现了革命者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和高尚情操。作者在作品中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态度,但是通过刻画“俄罗斯姑娘”的形象,通过她铮铮有声的坚定回答,通过她义无反顾的态度,读者完全可以领会到作者的用心,他是在赞美以索菲亚·彼罗夫斯卡娅为代表的俄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革命者的革命情操和牺牲精神,这一切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暗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