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小说等叙事性作品的叙述方式之一。有两种解释:一种指介于直叙和婉叙之间的一种平实的叙述方法。语出元代陈绎曾《文筌》:“平叙,在直婉之间。”指一种既不过分板直,又不过分委婉,而是求其平实的叙述风格。一种认为是分叙、合叙的统称,或径直认为是分叙的别称。1935年9月上海亚洲书局出版的《作文概说》指出:“平叙也是叙述同时并起的事,不过是可以略等那边叙述得有个段落时再叙起来的。”意谓平叙既平行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但限于语言艺术的特点,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将两组或几组共时性的生活镜头,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上;而只能先叙一件,至一个段落时再叙同时发生的另一件。这种平叙,有时也可采用多次交叉和轮流叙述的方式,这时又可称轮叙。不过分叙和轮叙是就叙述材料的安排而言的;平叙则强调叙述对象在时态上的共时性或平行性,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叙述方式而使用的两种概念。采用这种平叙,是叙述共时性事件的常用方法,要注意在开头或转换处将事情的共时性、平行性交代清楚。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中一节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统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得很了。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统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唯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简析〕 这是一段典型的平叙。开头承接上文宝玉成亲,写到“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接着写黛玉临死前情景正与宝玉娶亲一天的情景并行,而结尾处,黛玉气绝之时,又传来宝玉那边的音乐之声。这段平叙,将黛玉之死和宝玉成亲放在一起描述,极大地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对于扼杀宝黛这对封建礼教叛逆者纯洁爱情的黑暗势力的控诉力量,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