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亦称开门见山法或单刀直入法,即文章一开篇就交代写作意图,陈说观点,揭示题旨,直入本题的开头方法。这种写法能迅速、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造成中心突出,一目了然的效果。在散文中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简单化、浅薄化,减弱文章的艺术魅力。因此使用这种写法时一定要精心组织、巧妙安排,千万不可简单从事。
〔示例〕 (日)德富芦花:《芦花》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
一天,由洲崎经过堤上向中川走去时,堤上的狗尾草开始是没膝高,渐渐地没了腰,最后混杂着有芦苇的狗尾草高没了人头,近在咫尺,什么也辨别不清。信步沙沙地走去,忽然撞上了什么,一下子摔倒了,对方也呀地喊叫了一声,仔细一瞧原来是扛着鱼竿的渔夫。
再往前走,堤上狗尾草、芦苇逐渐稀疏,可是堤外东西两三里,茫茫一片,几乎完全是芦花之洲。往远处眺望,看见洲外有一条碧绿带和帆影,才知道是海。一条水路把这芦花丛分开,弯弯曲曲伸向大海。在退潮的时候,露出满是小洞孔的干沙滩,带有泥巴的芦根处有小螃蟹在爬着。在满潮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从四周传来渔歌和摇橹声。
芦间不仅是鲻鱼、虎鱼、虾等愿意栖息的地方,就是苍鹭、鹬鸟等也把这里当作隐身之所。
我站在堤上,刚要休息,听远处响起一发枪声,鹬鸟、百舌鸟顿时大吃一惊,一边鸣叫,一边振臂飞起,从我头上飞驰而过,猛地投入芦花丛中去了。然后是一片寂静,只有无边无际的芦花在风中簌簌作响。
〔简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以景寓情的散文。作者写芦花,不是着眼于单枝的芦花,而是着力描绘拥在一起的茫茫一片的“芦花之雪”;作者不仅仅是欣赏“芦花之雪”的景色之美,更主要的是赞颂芦花的可贵品格:它平凡而众多,不仅装点了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观赏的景致,也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芦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也昭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一开篇作者就有破有立,明确地提出了“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直接揭示了题旨。这样写不仅开宗明义、观点显豁,而且也为下文奠定了基调,统领了全部内容,文章也顺理成章,浑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