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是一种将不同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而表情达意的方法。客观事物总是相互比较而存在、显现的,有真必有假,有美必有丑,有善必有恶,而且总是在对比中,使真假、美丑、善恶泾渭分明,差别加强。在散文写作中,或通过一个事物的过去同现在情况的纵向对比,或通过同一时间内的不同事物的横向对比,表达作者爱与憎、褒与贬的思想感情,就是对比法的具体运用,其表达效果往往比直接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更能震撼人心。运用这种方法,不管是从纵向方面着眼,还是从横向方面入手,构成对比的两个方面一定要有可比性和对比度,否则就不能造成强烈的效果。
〔示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略)
〔简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回忆性散文中最明丽的篇章,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反映的是作者在百草园所度过的具有无穷情趣的快乐生活,第二部分表现的是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生活。作者并不仅仅是客观地介绍一下两种不同情调的生活,其“立言之本意”在于表达渴望自由、宁静的生活,厌恶枯燥、压抑生活的思想感情,但作者又不愿意直白,因此采用了两种天地、两种情状的对比组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通过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愈显深刻,表达效果愈显强烈,读者会从中思索回味许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