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作家将自己生活的地域、环境作为写作的基点,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这种取材方法如同从立足之地跨出自己的脚步一样,故名。就地跨步,写自己生活实际中熟悉的题材、人物,这首先是由小说的艺术特点决定的。小说要求用感性形象反映生活,不熟悉的东西便不能形成鲜明的感性形象,硬要写,就容易产生抽象化、概念化的偏颇。其次,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倾注感情,才能把握细节,才能提炼出深刻的主题。熟悉的东西还容易成为触发写作冲动的契机,而且由于“力能胜任”,才会满怀热情与兴趣盎然地去把握它,表现它。这是写好任何一篇小说的重要前提。当然,熟悉的东西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和适于表现的,在取材时必须有所选择和提炼。
〔示例〕 巴金:《谈〈家〉》
我很早就声明过,我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我也说过:“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的确,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的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处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
〔简析〕 巴金的《家》是以自己生活过的封建家庭为基本素材写出来的。因为是“就地跨步”,所写的一切是他所熟悉的,所以就写得有血有肉,写得动情,写得深刻;因此,才使作品激励着读者并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