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是立意时不因循守旧,不落窠臼,能反前人或别人的定见成说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方法逆习惯性思维而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新的意义。按照这种方法立意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能给一些题材新的面貌、新的认识。但是,这种标新立异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理逻辑,必须是其内在意蕴的揭示;如果不从生活出发,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地去“翻案”,或提出一些奇思怪想,只能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弄巧成拙。
〔示例〕 峻青:《秋色赋》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以前更加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萧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渝快、欢乐和富强。
……
〔简析〕 古往今来固然有不少的文人墨客描绘春华秋实的壮观景象,但更多的人则认为秋天是一个萧瑟、荒凉、阴冷、凄清的季节,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欧阳修的《秋声赋》尤为典型。在他的笔下,秋天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似乎是可怕的季节。然而峻青却能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反其意而用之”,把秋天描写得果实累累,色彩绚丽,显得非常可爱。这其中固然有时代推进,社会发展,中国处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客观现实基础,但作家的主观感情也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他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现实生活,因此他才会逆人们的思维定势而动,才会把视角专注于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