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写形传神法

[释义] 这是写人、状物时以外形的刻画表现内在神韵、气质的一种描述方法。这种写法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介绍顾恺之画龙点睛的故事。顾恺之论“点睛”之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故又称传神写照法,或以形写神法。这种写法运用得好,能使所写之人与物形神兼备,富有生命的活力。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能体现描写对象内在神韵、气质的外部特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内外结合、形神统一地去刻画。不可仅仅停留在外部面面俱到的刻画上,而不管内在神韵;也不可仅仅着眼内在神韵,而对外部形态随意为之。

[示例] 萧红:《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他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论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面前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简析] 肖红的《鲁迅先生记》是为怀念鲁迅而作,但其中直接写鲁迅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乃至为人处世事实的文字并不多,只是刻画了家中那只灰蓝色瓷花瓶,花瓶中的一株万年青,和鲁迅在花瓶旁边吸烟的情景、状貌,但是其中却蕴含有深意,很能传神。那株万年青不就是鲁迅韧性战斗精神的象征吗?那“好像一朵小花似的”红的烟火,不就是鲁迅内在神韵的写照吗?鲁迅一直坚持韧性战斗,是为那黑暗的世界创造光明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者抓住一霎那的印象,速写出外部特征,然而内在气质、神韵也在其中,得到了最能传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