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作者从一个固定的立足点对视线之内的不同景物分别进行描写。它可以是从同一个立足点出发对周围景物进行多方向的描写;也可以是在同一方位对纵深延伸的不同景物,或由近及远,或从远到近的描绘。这种描写方法涉及的范围广,景物多,可以展示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造成画面的稳定感、多层次,给人鲜明、深刻的立体印象。但是一定要按顺序变换,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由近到远;或反之。不可凌乱变换,随意安排;同时要有重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示例〕 孙福熙:《红海上的一幕》
太阳做完了竟日普照的事业,在万物送别他的时候,他还显出十分的壮丽。他披上红袍,光耀万丈。云霞布阵,换起与主将一色的制服,听候号令。尽天所覆的大圆镜上,鼓起微波,远近同一节奏的轻舞,以歌颂他的功德,以惋惜他的离去。
景物忽然变动了,云霞移转,歌舞紧急,我战战兢兢的凝视,看宇宙间将有何种变化;太阳骤然躲入一块紫云后面了。海面失色,立即转为幽暗,彩云惊惧,屏足不敢喘息。金线万条,透射云际,使人领受最后的恩惠,然而他又出来了。他之藏匿是欲缓和人们在他去后的相思的。
我俯首看自己,见是照得满身光彩。正在欣幸而惭愧,回头看见我的青影。从船上投射海中,眼光跟了他过去,在无尽远处。窥见紫帏后的圆月。岂敢信他是我的影迎来的!
天生丽质,羞见人世,他启幕轻步而上;四顾静寂,不禁迟回。海如青绒的地毯,依微风的韵调而抑扬吟咏。薄霭是紫绢的背景,衬托皎月,愈显丰姿。青云侍侧,桃花覆顶,在这时候,他预备他灵感一切的事业了。
我渐渐的仰头上去,看红云渐淡而渐青,经过天中,沿弧线而下,青天渐淡而渐红,太阳就在这红云的中间。月与日正在船的左右,而我们是向正南进行——海行九天以来,至现在始辨方向。
我很勇壮,因为我饱餐一切色彩;我很清醒,因为我畅饮一切光辉。我为我的朋友们喜悦:他们所瞩望的我在这富有壮丽与优秀的大宇宙中了!
水面上的一点日影渐与太阳的圆球相接而相合,迎之而去了,太阳不想留恋,谁也不能挽留;空虚的舞台上惟留光明的小云,在可羡的布景前闪烁,听满场的鼓掌。
月亮是何等的圆润呵,远胜珠玉。他已高升,而且已远比初出时明亮了。他照临我,投射我的影子到无尽远处,追上太阳。月光是太阳的返照,然而他自有风格,绝不与太阳同德性。凉风经过他的旁边,裙钗摇曳,而他的目光愈是清澈了。他柔抚万物,以灵魂分给他们,使各各自然的知道填入诗句,合奏他新成的曲调。此时惟有皎洁,惟有凉爽,从气中,从水上,缥缈宇内。这是安慰,这是休息。这样的直至太阳再来时,再开始大家的工作。
〔简析〕 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意境奇瑰、笔墨绚烂的散文。文章的整体布局是先写,日再写月,以固定的立足点,有顺序地刻画了所见到的种种景象,展现了日落月出之际红海上的绚丽一幕。作者写日,其视线是内上到下,由远及近。先刻画上方所见远处落日的壮丽景象,再俯首近视自己的身影,写得合情合理,自然贴切。描绘圆月是先上后下,再由下及上。先对远望所见圆月轻步而上的情态做了生动的刻画,再写向下所见海面的奇妙景象,然后再描绘仰头上望所见天空的千变万化。整篇文章把落日之光、初升月光和人的身影安排在同一线上,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面,让人领略了大自然所创造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