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把客观物景变为“我”心目中的物景,在描写中让物景带上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或从“我”、从游人的角度去写客观物景,这样的描写方法就是以我观景法。这种描写方法,不管从哪一方面入手,因为都是“以我观景”,所以能创造出“有我之境”,从而增强物景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生动、形象地表达主观情感,强化景物描写的思想意义。要做到景中有“我”,物我合一,必须融情于景,景又能适宜寄情;如果勉强拼凑,或生硬灌注,不仅有损于物景形象,思想感情也得不到恰当的表达。
〔示例〕 (法)兰波:《花》
从一级金色的阶梯上——在丝带和青烟的缭绕中,在碧绿的天鹅绒和阳光下青铜般幽幽闪闪的晶莹的水面之间—我看到了,在一块由金银、晴睛、香发精心织成的绿茵上,万花吐蕊,争奇斗艳。
一片片黄金嵌在玛瑙上,桃花心木的圆柱稳稳地高擎着一顶翡翠绿的穹隆。白缎的花束,红宝石的纤细的嫩茎簇拥着水的玫瑰。
海与天,宛若睁着蓝眼,化作白雪之形的上帝,把簇簇鲜嫩的玫瑰吸引到这大理石般的水面。
〔简析〕 这是一则文辞清新、感情充溢的优美散文短章。作品所写的是一个夏日清晨,“我”在池塘边的草丛中看到的旖旎景象,赞美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作者以“我”观景、物中有“我”的手法,把瞬间的感受具象化,展示了晨空、荷花、水面、海与天的多姿多彩,似乎这些物景都具有人的灵性,争相妆点上帝赋予的大自然美景,从而创造了幽深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