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散文式结构

〔释义〕 散文式结构既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又不追求以矛盾冲突作为剧情发展线索。它只是将若干彼此没有因果联系的生活断片连缀起来构成全剧情节。这并不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简单堆砌,而是浑然融合的艺术整体。这种影视结构方式汲取了散文的艺术特征,追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神,可以是人物性格,可以是人物内心感受,也可以是一种哲理的内涵……由此将各不相干的生活碎片连结在一起,溶化在一起,形成完美统一的艺术结构。这种结构表面似乎松散,而内在立意却是集中严谨的。运用散文式结构需要剧作者具有较高艺术构思的功力,否则,很容易流于散乱而浮泛。

〔示例〕 伊明、吴贻弓:《城南旧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虽然岁月流逝,物异人非,许多往事都淡忘了,唯独这些童年时光的琐事却永久永久地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心头日渐清晰起来……

我叫林英子,当时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小女孩。在我家居住的惠安会馆胡同里,有一个叫秀贞的姑娘。她几乎每天都痴痴地依在门边看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叫我“小桂子!我的小桂子!”我家的佣人宋妈说她是个疯子。后来我听说,几年前秀贞和北京大学学生思康相爱,因为闹学潮,思康被捕了。秀贞生了孩子,她爹妈把孩子扔了。从此,她就疯了。我很心酸,也很同情秀贞。

我和一个叫妞儿的小姑娘交了朋友,和她一起玩得很快活。一天,秀贞把妞儿搂在怀里叫着:“小桂子!我苦命的小桂子!”然后,秀贞拉着妞儿消失在茫茫雨夜中。第二天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她俩被火车压死了。我痛哭了一场。

不久,我家搬到新帘子胡同。一堵断墙后面是一片空草地。听说这里经常闹鬼。一次,我大着胆子钻进去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桌毯和一只精巧的小自鸣钟。我吃了一惊,赶快跑出来。后来,我发现这是“贼”偷的赃物。“贼”家里穷,为了供弟弟念书,不得已才走上这条路。我和“贼”交了朋友,很同情他。过些日子,“贼”被警察抓走了。我看见他脸上浮现出一缕忧伤。

寒来暑往,我已经八岁了。一直在我家作佣人的宋妈,原来抛下自己的孩子小栓子不管,为了生活从乡下出来当佣人。秋天,小栓子的爸爸赶着毛驴来了,却不见小栓子。原来他已经死了。宋妈一个劲儿地流泪。从此,她老了许多,也更疼爱我了。

冬天,爸爸因劳累过度得了肺病,住进医院。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吃力地伸出手,抚摸着我的头。听说我学习成绩好时,他笑了。

第二年秋天,爸爸去世了。在瑟瑟秋风中我和全家及爸爸的学生们默默地立在爸爸的墓前。

当我和妈妈、弟弟坐上回城的马车时,宋妈坐上小栓子的爸爸赶来接她的小毛驴,我们一东一西分路行进,她频频向我招手,依依不舍……

〔简析〕 不难看出,这部影片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谈不上情节的完整性。全片从小英子的眼睛里看到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不公平,善良的人们不幸的遭遇:疯女秀贞和孤女妞儿死在滚滚车轮之下;贫困无奈的小偷被抓走;忠厚纯朴的宋妈失掉亲生儿子又凄楚离去……这三个互不相关的片断构成了一幅旧时代的人生画卷,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但影片并未将某一矛盾、某一情节充分展开,而是着力表现小英子对这种种情状的观察和感觉,以及她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强烈冲击。三个情节片断融汇统一在小英子的内心感受中,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可见,散文式结构不重故事铺叙,而重在意境的描绘,情绪的渲染,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