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小说式结构吸收小说艺术的基本规律,注重叙事性,虽也表现矛盾冲突,但它不像戏剧式结构那样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着重表现矛盾斗争的突变过程,使冲突作为剧情发展的推动力,而是将矛盾冲突蕴含在故事情节之中,叙述和描写矛盾发展的渐变过程,从中揭示其深刻的涵义。小说式影视结构也要求有连贯完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但它并不强求结构严谨,而是注重朴实自然,将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片断组织到故事里来,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面貌。这种结构方式以人物塑造取胜,一切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在个性鲜明的银幕形象中达到艺术的完整性。
〔示例〕 张暖忻、李陀,《沙鸥》
1977年,国家女排为迎接亚运会正在广州集训。主力队员沙鸥已经二十八岁了,她决心抓住这次出战机会,与日本队一决高低,为国争光。在紧张训练之际,韩医生送来了不幸的消息——沙鸥腰部潜伏严重疾患,必须停止训练。沙鸥表示:“这场比赛我等了十几年了!”韩医生告诫她:“难道用你的后半生去换一场比赛吗?”沙鸥坚定地说:“我要用我的一生去赢得这场比赛!”当晚,她收到了她的男友、国家登山队员沈大威的来信,信中表达了他要再次登上珠峰的决心。夜深了,沙鸥看着信,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往事:在一次电影晚会上,当看到容国团手抱世界冠军奖杯的镜头时,沙鸥发誓夺取女排冠军。这一誓言感动了坐在身旁的沈大威,二人从此相识、相爱。
体委领导根据沙鸥病情,将她撤出出国比赛名单。母亲劝她离开球队与沈大威结婚。但沙鸥向教练力争参加出国比赛。经过老中医的精心治疗。她以坚韧的毅力战胜了病痛,踏上了比赛的征途。
经过激烈的争夺,中国队以两分之差败给了日本队,得了亚军。沙鸥的梦想落空,她悲痛至极。在归途的轮船上,她把银牌扔进了滚滚的海浪中。她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
国家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沙鸥欣喜异常。她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球队,决心与沈大威结婚,支持他登山,为国立功。然而,正当沙鸥准备婚礼时,不料,沈大威在返回途中遇到雪崩而牺牲了。沙鸥又从这巨大的精神打击下挣脱出来,重返排球场担任教练,决心培养下一代女排队员,为国争光。但后来无情的腰伤使她瘫痪了。
中国女排再次出国比赛夺取了冠军。沙鸥坐在轮椅上,从电视里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时,她热泪纵横,说:“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还要打球,还要争当世界冠军!”
〔简析〕 以上情节中,包含着几对矛盾冲突:沙鸥与教练、沙鸥与母亲、沙鸥与沈大威等,如果按照戏剧式结构处理,完全可以构成曲折复杂的情节,将戏剧冲突线索贯穿全剧始终。倘若这样做,也就落入了体育题材的老套。剧作者打破了戏剧结构的格局,将着眼点集聚在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上,因而,沙鸥与教练的冲突只在回忆中展示,并不继续发展;沙鸥与母亲的矛盾只是轻轻带过并未构成冲突发展线;沙鸥与沈大威的爱情线也因沈大威突然牺牲而中断。显然,全剧的冲突线索似有似无,故事情节淡化,只在叙事中抓住几个能能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心理和情感的关键处,不惜笔墨展开细致的心理刻画,如发现腰部疾患、败给日本队、沈大威牺牲、中国队夺得冠军等,特别是听到沈大威牺牲的消息之后,写沙鸥在家门旁悲哀地伫立于秋雨之中;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中追忆往事;在公路上面对一个又一个无忧无虑骑车驶过的年轻人;到训练馆朝着墙壁猛力扣球……以及小狗熊、残阳黄栌、红枫等细节都在展现沙鸥从悲痛、绝望到平静、沉思,最后激励奋起的心理、感情发展过程。这里,不是依靠在尖锐的冲突中突现性格,也不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着力内心描写和性格刻画,从而塑造鲜明丰满的银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