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点,它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成果。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
发散思维就是从事物的某一中心或某一定点出发,多路出击,向四面八方展开思考和联想,无拘无束,任思想自由驰骋,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和方案。这对写作过程中开拓思路、扩展视野、丰富作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就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的作用。作者由北京中山公园里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想到五谷丰登,想到屈原的《天问》,想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华夏土地上辛勤耕耘和逐渐摆脱鬼神天命的艰辛历程,想到古代思想家的“五行说”和古埃及、希腊神祇用泥土造人的神话,想到汉民族的摇篮黄河和黄土高原以及用黄色作为“中心色”,想到中华民族的统一与振兴……这一切都是以社稷坛的“五色土”为出发点,进行多方思索,浮想联翩的产物,它充分抒发了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在写作构思过程中,发散思维虽有广阔的思想天地,但并不等于说漫无边际,为所欲为。它仍然需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定点,使思维的历程清晰可辨,有迹可寻。倘若思路跳荡闪烁,蔓延四溢,那么,思维的轨迹也就浑沌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