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它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用逻辑的方式进行思维,并用概念表述认识的结果。

抽象思维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视、听、味、嗅、触各种感官感知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形成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综合,从大量个别、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律,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并通过逻辑的判断、推理过程进行论证,最后产生定义、定理、公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过程也可以说就是抛弃个别、现象、偶然的具体感知的过程,是运用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推导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抽象思维是在理智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它不允许感情的渗入和支配。

抽象思维在说理性文章的写作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获得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以求阐释事物的内在规律性,给人以普遍性的启示和引导。

抽象思维在文艺创作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作家、艺术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客观描写对象的内部特征,从而把握社会和时代的本质和主流。作家航鹰在创作小说《明姑娘》之前,对收集到的素材不断地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概括,她在笔记本上写道:“看不见却挂画——热爱生活。斟茶不溢,肉丝切得可细了,煤气炉不失火,坚持不扶‘马杆’为我引路,时时表现出来的自尊感……”(《新时期获奖小说创作经验谈》)作者从“挂画”、“切肉丝”、“煤气炉”、“引路”等具体、个别的现象中认识一个盲姑娘热爱生活、自尊自强的本质特征,才创造出“明姑娘”这样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