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清代戏剧家李渔提出“抑圣为狂,寓哭于笑”金圣叹主张“意欲写其去,却反写其回;意欲写其急,却反写其迟”,这都是以反写正的方法。任何事物总有对立和统一的两面,圣与狂、哭与笑、去与回、急与迟等等,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又互相转化,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在戏剧创作中,运用这种辩证规律从反方向描写入手,达到烘托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手法,称为反急为缓法。
〔示例〕 (元)白朴:《墙头马上》
李千金被休之后,回到洛阳,父母双亡,孤身寡居,日夜思念她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女,更加牵挂丈夫裴少俊上朝应举的情形,因此,常常不思茶饭,伤心落泪。然而,当裴少俊中了状元之后急切切地赶到洛阳李府来看望千金时,千金的丫环梅香却在门口挡驾,装作不认识少俊。待到向李千金报喜,千金却迟迟不出来相见。相见后,千金心里高兴却又赌气不与他复婚。裴尚书夫妇带着一双儿女前来陪礼求情,千金眼见自己可爱的儿女,却又故意不相认。在儿女们苦苦恳求之下,千金终于忍不住将两个孩子拉在怀里,哭个不停,却还是不肯认公婆。公婆故意要带走两个孩子,一双儿女不肯离开母亲,声言要一头撞死在母亲面前,千金无奈,只好认了公婆。夫妻团圆,一家完聚。
〔简析〕 按常规,这场戏顺势而下,李千金盼望已久的大团圆终于来到了,本该急切地与丈夫、与儿女相逢,但剧作家并不写其急,反而写其缓。本应急急相认,却又迟迟不认,使剧情腾挪婉曲,生动感人。这里采用的反急为缓法不是故作曲笔,而是为了刻画李千金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性格。千金敢于自择配偶,敢于私奔成婚,而且敢于面对裴尚书的指责据理驳斥,即使被休之后回到娘家也仍未屈服。现在公婆来陪礼求情了,她当然不会放过继续与裴尚书夫妇斗争的机会。她迟迟不认丈夫、儿女,正是与公公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者进行斗争的一种曲折方式。因此,写相认之“缓”,正是表现斗争之“急”,从而突出李千金的反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