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两个思想性格对立的人物直接正面交锋,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这便是正面冲突表现法。正面冲突,情境尖锐,斗争激烈,悬念很强,情节起伏跌宕,引人人胜,易于出“戏”。同时在正面交锋中能直接有力地揭示对立双方的思想性格、情感态度和内心世界。但正面冲突并不等于一味地辩论、争吵,而是以人物各自的思想、心理逻辑为依据,有发展、有层次地展开性格冲突。因为戏剧冲突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没有变化和发展的冲突,不能构成戏剧冲突。所以,安排人物间正面冲突时,要通过外部动作的变化将内心活动的发展表现出来,使形体动作、内心动作和语言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示例〕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
女仆李嫂打扫房间时不小心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非要她赔偿三块钱国币。李嫂倾其所有财物也赔不起。一个房客,大学生杨长雄同情李嫂,打抱不平,与吴太太发生了冲突。杨长雄先是希望吴太太同情穷人,又讲佣人替主人做事毁坏了东西不应赔偿的道理。然而,吴太太既不通情,又不达理,反而责怪杨长雄多管闲事,甚至对李嫂进行搜身,并找警察来将李嫂仅有的铺盖送到当铺去典当。杨长雄上前阻拦,义愤填膺,骂她是“无耻的泼妇”,并想教训教训她。吴太太也不示弱,反骂杨长雄“无耻!下流!混蛋!”杨长雄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抢过另一只完好的花瓶拼命往地上一掷,摔个粉碎。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大吼责难,杨长雄自知理亏,却灵犀一点,送上三块钱国币。吴太太大出意外,无言以对。
〔简析〕 这出小戏围绕打碎一只花瓶该不该赔偿的日常小事展开了杨长雄与吴太太面对面的尖锐冲突,而当事人李嫂并未参与,这就突出了杨长雄同情穷人、抱打不平的侠义性格。在双方正面冲突中,从人情、事理、法律等方面逐层深入,吴太太虽理屈词穷,却一意孤行,非要典押了李嫂的铺盖,反映了资产阶级重利轻义的本性。而她的这一行动又引起了杨长雄的反击动作:摔掉另一只花瓶对她进行报复,发泄了自己无法压抑的愤怒!这一动作将双方冲突逼向高潮。如何结局呢?谁胜谁负难见分晓。杨长雄摔了花瓶,失了理,吴太太似乎占了上风,大有向杨长雄发起总攻的气势。杨长雄在处于劣势之际,却灵机一动,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赔她三块钱国币,造成奇峰突起,将她逼到无法再还击的死角里去,对她是个极大的讽刺。这场正面交锋层层递进,曲折多变,动作、语言与内心活动密切配合,不但刻画两个人的思想性格,而且颇有情趣,令人思索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