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分幕分场是戏剧结构的外在形式,是安排剧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分割和连接的方法。分幕分场的作用有四:第一,表现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第二,反映剧情起伏迭宕的节奏变化;第三,前场留下悬念,令观众产生兴趣,期待下一场的剧情;第四,使观众稍得休息调剂情绪,不致过分疲劳。在话剧剧本创作中进行分幕分场时,要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各幕各场的长短须大体匀称,这一幕(场)太长,那一幕(场)太短,会影响全剧结构的和谐;第二,幕与幕、场与场之间应承上启下,首尾贯通,不可出现断裂或突兀之感;第三,每一幕或每一场既是全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有它自身的完整性,即有它自己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努力避免在一幕或一场之中的平铺直叙或层次不清;第四,幕间或场间的问歇,并不是剧情的中止,而是情节仍在继续发展,仍在暗中进行,使观众在下一幕或下一场开始后自然而然地想象出间歇中剧情发生的变化;第五,以上各条中须依据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阶段来安排。也就是说,分幕分场虽是戏剧结构的外在形式,但必须服务于戏剧内容的表现。
〔示例〕 老舍:《龙须沟》全剧分三幕
第一幕,时间: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下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龙须沟的一个小杂院。
第二幕,第一场
时间:北京解放后。小妞子死后一周年。一清早。
地点:同前幕。
第二场
时间: 1950年春间。下午四时左右。
地点:同前幕。
第三场
时间:1950年夏初,午饭前。
地点:同前幕。
第三幕,第一场
时间:1950年夏。某一夜的后半夜,天尚未明。
地点:龙须沟地势较高处的一家小茶馆——三元茶馆。
第二场
时间:1950年夏末。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
地点:同第一幕小杂院。
〔简析〕 此剧主旨在于表现北京龙须沟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人民政府为民造福,表达获得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无比感激之情。根据这一创作意图安排场次,第一幕不分场,集中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小妞子的死,控诉了以黑旋风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和泛滥成灾的龙须沟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迫害。剧作家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揭露和控诉的力量。全剧重点在写解放后的深刻变革,因此安排了第二、三两幕戏。第二幕分三场,第一场写事隔一年,小妞子死后一周年,时间虽短,人世大变。黑旋风之类反动势力垂死挣扎,但再也威胁不了当家作主了的人民群众。纪念小妞子之际,人民渴望镇压黑旋风,渴望修建龙须沟。第二场,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的意愿镇压了黑旋风,教育二狗改邪归正,并准备修整龙须沟。第三场,开始修沟。人们无比喜悦。第三幕分两场,第一场,人民踊跃支援修沟,参加修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第二场,新沟落成,人民无限感激共产党,歌颂新生活。很明显,第二幕重点写镇压黑旋风,除掉人害;第三幕着重写修龙须沟,除掉自然灾害。“二害”即除,皆大欢喜。龙须沟的人民真正彻底翻身解放了!可见,全剧的分幕分场是根据主题的需要、事件发展的进程和阶段安排的。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构成全剧完整统一的戏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