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小悬念

〔释义〕 一出戏不是只有一个总悬念贯串到底,倘若如此,情节直线上升,迅速解决,一览无余,那就实在索然寡味,无戏可看了。一出好戏,所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就在于剧情变幻无穷,小悬念层层迭起,不断出现,不断解决,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吸引着观众越看越有兴趣。可见,造成小悬念是局部的结构技巧,是唤起和维持观众产生期待心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安排小悬念要围绕全剧总悬念,要从人物性格出发,是由人物的必然行动产生的。因此,深入把握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变化,选择人物的鲜明动作,是构成小悬念的内在依据。

〔示例〕 (元)关汉卿:《望江亭》

剧中谭记儿与白士中经过一番曲折结为夫妻,双双恩爱,前往潭州赴任。不料,浪荡公子杨衙内早对谭记儿垂涎三尺,听说她与白士中结为夫妻,怀恨在心,便依仗父亲的权势,向皇帝上奏,诬告白士中。皇帝信以为真,派杨衙内持势剑、金牌和文书,水陆兼程去潭州,取白士中人头回京禀报。白士中得此消息惊恐万分,坐卧不安。谭记儿问明内情,决定深入虎穴,制服杨衙内。白士中再三劝阻,谭记儿执意前往。白士中非常担心、忧虑。

谭记儿见了杨衙内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诱使杨衙内一步一步落入圈套,在他与侍从烂醉如泥之时,谭记儿得了势剑、金牌和文书悄然而去。

杨衙内酒醒之后,发现丢了势剑、金牌,自知上当,决定凭着权势去取白士中首级。

白士中坐衙审问,杨衙内无凭无据,理屈词穷,不但捉拿不成白士中,反而成了白士中的阶下囚……

〔简析〕 杨衙内诬告白士中造成一个悬念:杨衙内怎样杀掉白士中?谭记儿和白士中将会怎样应付这突来的事变?出于勇敢机智的性格,谭记儿决定亲自到杨衙内那里去。于是,又引出了新的悬念:谭记儿如何制服杨衙内?她会不会自设罗网?杨衙内将如何对付谭记儿?戏越演越有味,人物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待谭记儿胆大心细,巧妙地灌醉了杨衙内和他的侍从,拿走了势剑、金牌和文书离去时,前面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决,然而,新的悬念又出现了:杨衙内醒来能善罢甘休吗?他会采取什么行动?谭记儿和白士中又将怎样对待?州府内,杨衙内气势汹汹要捕杀白士中,白士中神态自若地要他拿出证据,双方正面冲突,陷入危机之中,又产生新的悬念:谁胜谁负?谭记儿将如何最后制服杨衙内?人物各自的命运将会如何结局?……就这样,一个小悬念接着一个小悬念不断出现,剧情曲折生动,波澜迭起,观众的兴味越来越浓,在不断地期待中获得了审美心理的满足。而这一连串的小悬念都是由谭记儿和杨衙内出自不同性格而采取的行动造成的。如果不是这两个特定的人物性格,就不会出现如此这般的种种悬念,或者不是这样的悬念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