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细节推想

〔释义〕 作者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采访所获得的报告文学素材,不可能处处具体、详尽地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就给某些细节描写带来了困难。当作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和大量阅读了有关材料以后,所了解的素材在某些环节仍然不够具体,而写作中又无法回避的时候,他可以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用细节推想,对素材作必要的扩充和填补,使这些推想的细节在情节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细节推想要以真人真事为前提,以直接、间接获得的素材为依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并且有一定限度,绝不能突破推想和虚构的界限。例如徐迟在《地质之光》的结尾处构想了李四光在会议上展示了我国石油工业宏伟远景后,轻轻拨动地球仪,“使小小寰球急速地旋转了起来”的细节。这一推想的细节生动而又富有寓意,很符合主人公的身份、个性和特定的情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但是,这个推想的细节绝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根据李四光办公桌上有只地球仪,而作者在采访时又得到了一张李四光站在摆有地球仪的桌前讲话的照片这些基本事实,调动想象力,做出的合乎情理的细节推想。

〔示例〕 张书绅:《正气歌》

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沈阳城。

阵阵冷风抽杀着街道两旁柳桃的蓓蕾,抽杀着行路人的心。

天是灰暗暗的。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蓝天。也没有春天特有的芳馨。

终日紧闭的沈阳监狱的铁门开了,一辆囚车从高墙里冲出,沿着东北大马路向东飞驰而去。

行人一个个止住了步,望着远去的囚车,心里一阵紧缩。

“车里是什么人?”

“没看到贴布告,也没开公审会,这是……”

“是秘密处决吧?”

“……”

〔简析〕 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正气歌》的这一段开头,是作者不在现场的情况下,根据采访的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想象,对当时当地特定的环境气氛作了符合实际的描写、渲染,为揭露“四人帮”封建法西斯专政的罪恶,歌颂张志新烈士凛然的革命正气定下了基调。它虽不是作者直接感受到的事实,但又没有离开事实,所以它是真实性的细节推想,同样得到了读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