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蒙太奇,法语音译词。原是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转用为电影艺术术语,意为剪辑、组合,即按创作构思,把许多镜头有机地组合连接起来,构成一部完整连贯的影片的艺术手法。用于报告文学的写作,则称为蒙太奇手法组接。是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起来,以表现特定的主题的一种结构方法。由于“蒙太奇手法组接”是一种超出特定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采用时间的跳跃、背景的迅速转换的处理方法来组织材料的,因此,一些头绪众多、背景广阔的事件性报告文学;以及表现对往事的瞬息间的追思,或对一个生活长过程的有所侧重的回忆;特别是表现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等,往往采用这种方法来结构作品。
常用的可以是对话或画外音,或物体,或音响来组接多部分内容,也可以是两个相似物的幻化,或两条平行线索同时展示,来构筑全篇作品。
使用蒙太奇手法组接结构法,要防止材料的零乱,结构的残缺,常要借助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或外在的某种事物实体线索,把作品各部分的内容自然穿结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具体的连接线索有:对话式连接、平行式连接、相似式连接、物体式连接、音响式连接、画外音式连接等。
〔示例〕 (捷克)艾贡·爱尔文·基希:《列宁同志问候你》
这篇作品的简要情节是:列宁1900年结束了沙皇对他的流放生活,来到捷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布拉格,列宁得到一位进步工人摩得洛塞克的大力帮助,并通过这位工人传递了大批革命书籍和信件。后来列宁两次托人去问候这位帮助过他的普通工人。
〔简析〕 艾贡·爱尔文。基希是最早自觉地将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移植到报告文学中的作家。他认为:“作家必须从现在的关联中显示过去和未来”,因此,不能用“平面的、静态的”方法“组织自己的记述”。《列宁同志问候你》这个虽然简单的故事,间隔数年,如果平直地叙述1900年列宁结束流放来到布拉格,结识了摩得洛塞克,到1902年问候这位老工人等情节,不仅不会生动,也是四千字的篇幅难以容纳的。作者精心结构,采用蒙太奇手法组接材料,从采访这位老工人的谈话写起,时而写被访问者绘声绘色的现场谈话,时而追述过去生活的片断。把作者采访前搜集的历史背景——列宁为创办《火星报》而出国的惊险遭遇,穿插在叙述人的谈话当中。时而运用第一人称描述,时而运用第三人称追述,把现场和背景,现实和历史交织起来,突出主要事实,剪接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种电影的“浓缩式”结构,“跳跃式”的叙述,非常适合在时间略长而篇幅有限的短篇报告文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