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逻辑颇序组接

〔释义〕 指报告文学中,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的结构方法。具体运用逻辑顺序组接的结构方法时,应该把表现主题的众多材料,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将性质相同的材料组织在一个层次里,再将这些层次组接起来,从不同的侧面共同显示主题。

采用这种结构方法,首先需要在研究和判断的基础上,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然后在将材料进行分类时,要注意把握好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组接到一个层次里的材料,要能说明观点,观点之间,材料之间要有密切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安排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众多片断的材料,通过逻辑线索,组接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

〔示例〕 陆柱国:《好孩子》

本篇报告文学记述了男青年刘建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十年动乱中。当他刚刚长大成人后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和许多战友一起响应祖国的召唤,走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第一线,为祖国为党为人民立下了战功。

〔简析〕 《好孩子》这篇作品有着严谨的结构布局。它是采用逻辑顺序组接材料,顺理成章的。

作者循着刘建国走过的足迹,经过思考、取舍,抓住对他思想品格形成起了重大作用的几个因素:那位有着坚定革命信念的老革命的父亲;那位看似严酷、内心怀着火一般热情的连长;炮火连天的战场;意味深长的家信;顺理成章地按照材料的性质,即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四节来记述。作者从写童年时代的刘建国,因父亲“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而受牵连和备受歧视与打击,几乎步上歧途,爸爸时时的教诲使他回头好好学习,决心做出个样子给爸爸看,到写他经过农村锻炼参了军,炼出了一身硬骨头和顽强的革命精神;从写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被激发起来,“我是中华之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到写他在严酷的战斗中英勇无畏,立下战功,作者每一节关于他成长经历的记述,都标志着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至此,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便自然而清晰地显现出来,这就是:不仅应该是父母的好孩子,更应该是祖国的好孩子,党的好孩子,并且永远保持这个称号。

这种顺理成章的逻辑顺序组接结构,又配合使用了主人公自述的第一人称写法,使作品既严谨有序,又显得特别真实、亲切,令人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