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时间顺序组接

〔释义〕 是指报告文学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事件性的、立传式的、日记体的报告文学,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推移方法连接作品的各个部分。在具体运用时,有的侧重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序组接,有的侧重以人物活动的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常见的则是二者的结合。有些作品为求结构的起伏变化,故意打乱正常的时间顺序,不时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但总体上仍然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这种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从下笔的起点到收笔的终点,可以按时间顺序连成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条线索既可以是主要事件的发展线,也可以是主要人物的行为线,使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人物的经历,都历历在目。

运用这种结构方法,要注意剪裁得体和疏密曲直的配合,避免平铺直叙、单调呆板。

〔示例〕 李延国:《敢立“军令状”》

本篇记录的是一名毛遂自荐的厂长的“编月史”。原来,淮北市棉织厂是全市出了名的“尾巴梢子”,好端端的近百台布机,就是出不了合格产品,企业年年亏损。而厂里却百“迷”俱兴,诸如扑克迷、麻将迷、毛线迷、家具迷、恋爱迷、吵架迷……真是无“迷”不有。二百多人的厂子,“请调报告”就摞了一百多份。厂院里杂草茂盛,附近生产队的社员经常赶着牛羊进来“啃青”,“牛郎”们不用鹊桥就能和车间里的“织女”搭上话。外面都说这个厂得了“癌症”。在这种局面下,该厂39岁的普通工人李良美站出来毛遂自荐当上了厂长,并立下“军令状”,决心半年内改变本厂落后面貌,他走马上任,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真的干出了一番事业。不到一年工夫,小小棉织厂竟扭亏为盈,跃进了先进行列。

〔简析〕 作者根据材料的特点是发生在一年里的事件,主人公是在一年内改变了工厂落后面貌,为了突出这一“转变”的速度,为了强调这一年来的“变化”,作者采用“一月里”、“二月里”、“三月里”这样的小标题,按“编月史”的时间顺序,写了身处“四化”建设中的普通工人的“一年”。作者采撷了这一年中主人公奋斗的几桩不同凡响的事实,通过鲜明生动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特殊勇敢、坚定顽强的性格和为了“四化”大业破釜沉舟的勇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新时代主人的形象。

由于作者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详尽地描述了李良美“放”改革的三把“火”,一次比一次炽烈的事迹,使作品避免了因“时间顺序组接”造成的平铺直叙、单调呆板的效果。因此,整篇作品感情真挚,曲折动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