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珠网伸展式结构

〔释义〕 珠网伸展式结构是报告文学结构类型之一。珠网伸展式结构的报告文学,以人物感情或心理状态为网心,围绕它向四面伸展,将种种回忆、幻觉、闪念、感触、联想等等,纵横交错、里外穿梭似地编织在一起。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以作者的情感为总绳,任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使作品主题愈来愈鲜明,形成一种疏密错综、浓淡相宜的蛛网状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与放射式结构实际上是同一种结构形式的不同说法。细微的差别是:放射式结构主要突出各个层次同中心点的关系以及互相间的并列关系,而蛛网式结构还突出了各个层次互相间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

例如陈祖芬的《人生的抉择》,就是采用蛛网伸展式结构。开头第一句话就点出了全篇的网心:“不,他哪也不去”——表明了郑明华扎根西北山区的坚强决心。然后围绕着网心向四面伸延的有三条线,一条是:“虽然当年他来到那儿近乎偶然,就像被风吹起又飘落的一颗种子。”另一条是:“他已经长成了一棵几十年的老树。”还有一条是:“他就怕连根带土的给刨出挪窝了。”作者在点破网心,甩出这几条线索后,运用意识流和蒙太奇的手法,调动了几根纬线,里外穿梭,最后编织出了一个爱国华侨献身大西北山区教育事业的锦缎,“抉择”的报告从而也完成了。

采用蛛网伸展式结构的报告文学,在具体设置作品的内容时,要注意几条伸展的线索都围绕一个共同的端点,即网心展开,伸延出去,又要能收拢回来,这样既可加大作品思想内容的容量,又可以给人以特有的美感。但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杂乱、不着边际的感觉,影响整个作品的成败。

〔示例〕 江永红、钱钢:《“蓝军司令”》结尾一节

王聚生走出会议室,来到楼前的空地上。“作战方案”终于定了下来,……

……

他抬起头来,星星是那样明亮,呵,大熊星座、南十字星座……,王聚生一个个数着他们的名字。军人对星星有特殊的感情,时常用它辨别方向。……

王聚生曾在长城的女墙、堞口上瞭望,在箭楼前伫立,搜寻峰火台的遗迹。哦,雄伟!壮观!完全符合冷兵器时代的战术特点。但是今天呢?……

不会太远了。我国飞向太平洋的运载火箭正在起飞——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照片,压在王聚生宿舍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旁边还有一张他小女儿的照片。……

王聚生回到宿舍,久久凝视着玻璃板下的照片。他回想,当女儿就要出生时,他却打着背包出去演习。是邻居把产妇送到了医院。偏偏又遇上了难产,他爱人晕死过去。脱险后,首长给他一周探亲假。……爱人脸上露出一丝无力而甜美、幸福的笑,这一笑算是原谅了他,并随口说:“你这个把荒野当家,把家当旅店的爸爸!”

有什么办法呢?军人。这也许是最催人老的职业之一。搞演习,当“蓝军”,睡山上的羊圈,蹲临时搭的窝棚。……

此刻,他真想拿起电话打到几百公里外的家里,把熟睡的爱人叫醒,和她说几句知心话。默默无言甘于自我牺牲的中国女性,跟着他从豫西重镇洛阳到大别山的武胜关,又到浙赣咽喉。搬家搬腻了。他宁可单身也不忍一家跟着他飘荡了。现在他已在太湖南走廊当了三年“和尚”,不过每星期照例要打一次电话到家。每次住家打电话,首先接电话的差不多都是女儿小莉。

“你是王聚生!是爸爸!”

“要啥?你说!”

“你给我买,嗯——嗯,泡泡糖!”

为孩子效劳是一种享受。喝红薯面糊糊长大的王聚生给孩子买泡泡糖。保护者给被保护者买泡泡糖。“泡泡糖是什么滋味儿?”他真想尝尝。糖水里泡大的孩子,她想吃的东西一定很甜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的孩子应当尽情地嚼着甘甜的糖,在蜂飞緤舞的花丛里,在和平鸽的鸽哨里生活。绝不能让小莉她们也像柬埔寨或阿富汗难民营里的儿童那样!那些儿童在侵略者铁蹄下的悲惨境遇,王聚生在电视里是见过的……

〔简析〕 以上是《“蓝军司令”》结尾部分的一节节录。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在军事演习中担任假设敌的“头”,即“蓝军司令”的部队指挥员王聚生。作品通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蓝军司令”的事迹,刻画了一名具有现代化战略战术头脑的,坚持从现代实战出发,严格要求部队的,个性鲜明突出的指挥员形象。

从作品的结构上看,它在珠网伸展式结构的作品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由于全篇没有自始至终的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能按照故事的述讲和编年史的排列来结构作品,因此,作者以字里行间渗透着的爱与憎的情感作为总绳,并把它作为各章各节结聚材料的“磁力中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把经过筛选的一个个很能抒发这种情感的材料,一层一层吸引过来,形成一个一个的“磁力圈”。这一组组如“磁力圈”一般的生活形象的组合,又结合构成全篇的一个大的网络结构,成为主人公心灵火花的“不规则”的结聚,避免了散乱素材的罗列。

如示例所举“泡泡糖是什么滋味”一节,就是按照这种结构形式,反映了主人公的情感在意识流动中的流程。形象地揭示了王聚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今天所以要痛恨和驱逐“左”的思想,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为了我们的后代甜蜜的幸福和免遭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从而使作品各个部分收拢在这一主题网心上。使读者加深了对王聚生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对作品深刻主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