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双桥并架式结构是报告文学结构类型之一。“双桥并架”,形象地比喻两个情节同时展开,两件事情同时进行。这种结构的报告文学往往使用两种表现角度,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构作品,以突出某个共同的主题。又称之为双管齐下法。例如肖复兴的报告文学《生当做人杰》,主要是选择了主人公、优秀的工程师嵇汉雄与她的第一个爱人周德求、以及她后来的丈夫李英这一组人物关系,把嵇汉雄三次在爱情上的波折与三次她在事业上的进取并获得成功交织起来同时展开,造成两条互为表里、互相映衬的平行线,形成“双桥并架”的结构形式。再如理由的报告文学《痴情》,也是典型的采用“双桥并架式结构”的作品。作者在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围绕着男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和命运以及他们真挚而热烈的爱情,巧妙安排了两个人物的两种不同的“痴情”:一是男主人公对艺术上追求的痴情,二是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爱情的痴情,并且双管齐下,交叉展开情节。在“双桥并架”的结构下,作品所写的政治风云、家庭琐事、风俗人情等都共同“焦聚”在“痴情”的主题焦点上:即我们的社会里多么需要这样的痴情者!
总之,采用“双桥并架式结构”的报告文学,在构思和选择两种表现角度时,要特别注意两部分故事情节的衔接与照应,要有助于显示两部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它们之间的某种对比,并注意用共同的主题思想加以统帅,使行文在结构上既谨严有序又富于变化。
〔示例〕 蒋巍(执笔)、贾宏图:《大洋的此岸和彼岸》
这是他。
好像高高的大墙忽然裂开,监狱的自动大铁门渐渐打开。……
“自由了!”他颤栗地喃喃道……
……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而关键性的时刻却只有那么几步。看来,决定后半生归宿的一步已经迈出了。
——落脚点!在哪儿?
此刻,超音速客机正在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上空飞行。
西岸:中国。
东岸:美国。
时间:1980年3月27日。
……
走,还是留?顺从母亲的意愿,还是听从祖国的召唤?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该怎么办?这困难的抉择,犹如飞旋的砂轮,在他的思想上击出一串串飞进的电光石火!
……
啊!二十多年来,虽经千种摧折,万般磨难,自己在少年时代就选定的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仍在心中岿然屹立,熠熠生辉。如今,刚出国门,竟不堪西方花花世界的一击?
——岂有此理!
……
倘若生活的终极目标是离弃祖国,在西方大亨的桌下求得一点残羹剩汁,那么,当初何必不惜一切地去呐喊,去搏战,并付出整整大半生的代价?
——岂有此理!
母亲垂暮之年,渴求同儿子在一起生活的愿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同情的。共产党人绝不是冷血动物。何况,母亲的愿望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以动员母亲回国么!
李嘉亮从沙发上霍然而起,跨到窗前。啊!在遥远的天宇的尽头,在这个星球的那边,是无比亲爱的祖国!不错,大洋彼岸的这个国家有它的长处,有它美丽动人的地方。但是,“祖国”——她是多么甜蜜美妙的字眼儿,她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和魅惑,她是神圣的,违逆和背弃她是有罪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她的兴旺昌盛,不计利害、不惜牺牲、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何况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
……
“你一定要回去,妈不拦你了。只是一定要好好保重、保重!妈只有你一个儿子,不能不惦记啊!……”
几瓶维生素营养药塞到嘉亮手中。母子俩的泪水,把药瓶打得精湿……
……
引擎轰鸣,波音747客机昂首冲向万里夜空。别了,飞红流绿的纽约!别了,亲爱的母亲!
曾经惨遭二十多年磨难和囚禁的李嘉亮,出国探未提前归国的消息,闪电似的传开了。人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感动了!
……他从太平洋此岸飞往彼岸,又从彼岸飞回此岸。
〔简析〕 作品写的是哈尔滨市电表仪器厂技术员李嘉亮的动人故事。血气方刚的共产党员李嘉亮,在1957年,出于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一片好心,向领导提了些意见,而被判处15年徒刑。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是他坚持真理,威武不屈,身陷囹圄,仍为祖国创造了许多财富,革新了许多项目。1979年,他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彻底平反。1980年,他从太平洋的此岸飞向彼岸——美国探亲。阔别二十多年的老母亲多么希望这个饱经风霜的独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两个姐姐和姐夫也都来挽留这个唯一留在大陆上的亲人,但是李嘉亮怀着一颗对党、对祖国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不等探亲期满,就毅然从大洋彼岸飞回大洋此岸的祖国怀抱。
整个作品时空跨度大、跳跃性强,从大洋此岸和彼岸两个视角结构作品,形成“双桥并架”的结构形式。作品不时地把监狱的漫漫黑夜与金元帝国花花世界的珠光宝气拉在一起进行比较;把铁窗口一颗倔强跳动的赤子之心与亲人们七嘴八舌的善意挽留、八方围攻,特别是把祖国和母亲一起推到李嘉亮面前,让他进行严峻的思考和选择,造成了人物感情上强烈对比的效果。大洋此岸与大洋彼岸情景的交替出现,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为作品创造了一种撼人心灵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