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包孕式结构

〔释义〕 包孕式结构是报告文学结构类型之一。又称套装式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报告文学,常常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手法,把若干故事叠套连缀成一个整体。其中,要以集中表现主题的主要故事情节为中心,其他故事情节都从其中自然引出。采用“包孕式结构”的报告文学,可以克服平铺直叙和记流水帐的缺点,使作品摇曳多姿,耐人寻味,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例如柯岩的报告文学《东方的明珠》,是写一位苏绣女工。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交待这位苏绣女工的身世以及赞美她高超的刺绣技艺,而是把读者带到日本,从一位日本家庭发生的小小风波落笔,(原来,这位日本朋友买了那位苏绣女工的一幅作品《三猫图》,挂在了客厅里的金鱼缸上面。由于三只小猫居高临下,致使主人家那盆贵重的金鱼禁食生病,惶惶不安。)使读者在解开悬念之后急于想知道世上如此巧夺天工的刺绣高手究竟是谁?然后,作者再把这个故事中包孕着的中心故事讲给读者听,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报告文学采用包孕式的结构形式,要根据题材和材料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线索的清晰和层次的分明,避免头绪繁多,枝叶横生,造成“包孕”的故事情节杂乱无章,主题思想模糊不清。

〔示例〕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从略)

〔简析〕 《追赶太阳的人》,采用了包孕式结构。作品开头故意把故事扯得很远,写作者在一个美术馆的画厅里面随着人流浮动,一幅题名为《路》的画把她吸引住了。画面是一条大路伸向远方,两旁是被朦胧的薄雾笼罩着的树林,路的尽头,天地之间跳跃着明亮的阳光。作者思绪绵绵,感慨万端,仿佛看到在这条大道上行进着我们每一个人,其中有一个人风尘仆仆、匆匆忙忙在路上飞奔,他就是这篇故事的主人公。

在这个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作品才展开“包孕”着的第一层故事内容。当读者满以为作者要写人物肖像或写人物的什么事迹了,而作者却十分奇怪地写人物手上的一个蓝布大包袱,不厌其烦地介绍:包袱里装有板子、锉子、电筒、防护镜、针线,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可以开一个五金联合作坊,一个机械修配厂。当读者猜想这个人大概是修理工吧?作者却说:他不是工人,而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在读者感到十分神秘之后,作品才把“包孕”着的又一层故事内容向读者展示,点明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县财政局副局长兼税务员。按照一般的逻辑,底下该写税务员如何收税了吧?然而作者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再一次撩起读者的好奇心,写他“放弃”了本职工作去为社员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引进优良品种,甚至为群众配制牙痛粉。这个副局长兼税务员每天的业务学习不是读“政治书籍”和打算盘,而是阉猪、阉羊;焊锡、五金;缝补、理发……那么,这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吗?不是!作品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将“包孕”着的故事内容向读者展开,描写了一个在乡村里可以有无上权威的县财政局副局长兼税务员如何百折不挠地、千方百计地把手中的权力变成无穷无尽的义务、变“收”为“给”。“给人民的多了”,“收”给国家的也多了。人民高兴,国家富强。最后,作品主题才在“包孕”着的中心故事内容中“哗”然而出:“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有的留下矗立的丰碑,高大的身影,有的却留下了万古的骂名,也有的人什么也没有带去,什么也没有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而吴丙治那样风尘仆仆,衣衫飞舞,向着太阳,手臂前伸,却走着一条充满阳光的大路,他是一个追赶太阳——追赶真理的人!逼得我们也要上路去追赶他。”这正与作品开头相呼应。

这篇写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都是一些“不显眼”、“不时髦”的凡人小事。如果不是作者精心构思,挖掘材料的底蕴,且简单把它们剪辑成篇,不仅不会打动读者,更不可能揭示出主人公平凡高尚的内心世界。而作品不循旧套,另辟蹊径,采用“包孕式结构”,巧妙剪裁,才使这个很容易流于平板的题材,表现得如此精彩。它不仅吸引读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并且还拓开了作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