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求异炼意法

〔释义〕 也称筛选法。这是在与同类作品的比较中探求其独特含义,或从材料的多方面蕴意中筛选最佳意义作为报告文学作品的立意的炼意方法。

在具体提炼作品主题的过程中,作者要运用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在更大的范围里、更广阔的背景上去探求和发现人物或事件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然后加以比较、对照,从中选定独特之处或最佳成分,从而确立为作品的主题。用这种方法提炼的主题具有开拓性、探索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但是它所确立的主题必须是符合材料固有意义,能揭示其本质的,必须是能反映作者探索性认识的,而不能离开材料本身去故意标新立异。

这种炼意方法一般适用于材料单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写作。

〔示例〕 李玲修:《价值》(从略)

〔简析〕 《价值》所写的是一位普通的饭店服务员毛锦虎。这个人物虽然年纪不大,但阅历颇为丰富,他曾经想当一名作家,但终于成了一名服务员,并且爱上了这一行业,干出了成绩;他曾受到周总理和何香凝等老一辈的关怀和教育;他在恋爱中遭受过挫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过反革命;他面对某国领事馆总务的污蔑之词进行过义正词严的斗争。这些材料可以反映出多方面的意义,可以把他写成学雷锋的典型,也可以把他写成维护祖国尊严的出色战士,还可以把他写成与“四人帮”进行斗争的英雄,或把他写成在老一辈关怀、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服务行业的优秀实干家,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毛锦虎这个人物最独特、最本质的思想品格是什么?李玲修同志经过许久的思索,在各个角度的比较中,终于找到了他有明确的人生价值和执著的追求这个最佳意义,并且从这一角度开掘,以这一主题贯穿各个侧面,写成了这篇颇有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