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转化改编法

〔释义〕 将小说、戏剧等作品进行改编是电影、电视剧本创作的重要来源。这一方面使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银幕或屏幕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审美享受。另一方面,改编又是一次新的艺术创造,使原作获得了更深、更新,更独特的电影美学价值。转化法,就是把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运用电影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转化为适合电影特性的表现形式。这种改编方法适用于与电影容量大体相当的中篇小说和舞台剧。这种艺术形式转化的改编,虽然改动不大,但决不是原作照搬,或者用上一些电影技巧复述原作的故事。所谓“转化”,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示例〕 谢铁骊:《早春二月》

原著,中篇小说,柔石:《二月》

(从略)

〔简析〕 这部影片的改编是成功的,首先改编者正确理解和体现了主人公肖涧秋的性格,抓住他追求真理的性格,但又逃避现实,矜持怯懦,从而表现他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徘徊、苦闷的矛盾复杂的心态。这就确立了影片改编的主调,为正确、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次,为准确把握和充分刻画肖涧秋的思想性格,影片对小说作了补充,增添了王福生这一新人物,使肖涧秋“追求真理,极想有为”的性格得到形象的体现。同时,将肖涧秋为陶岚弹奏自己所作的歌曲《青春不再来》改为《徘徊曲》,使原来情调低沉的无病呻吟,变为追求真理的知识青年矛盾、苦闷的心情流露。再次,原小说中描写肖涧秋和陶岚的爱情,大量是通过两个人的书信表达的,这在电影中难以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倘用长篇字幕或大段画外音也注定要失败的。改编者把书信中提供的事件、人物思想、行动、感情变化等作素材,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发展的逻辑,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重新结构,设置了“梅林闲步”、“打篮球”、“无人上课”、“要娶文嫂”等几场戏,使剧情有层次、有悬念、有起伏地向前推进,充分展示了肖涧秋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早春二月》的改编说明,虽是艺术形式的转化,但并不是简单地“转化”,而是在尊重原著的主题、人物、故事、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