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节奏美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音响运动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有规律的组合叫作节奏。

语言的节奏是指语音的徐疾、高低、长短、轻重及音色的异同,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相间交替回环往复的组合形式。

语言的节奏是构成语言音乐性的要素之一。无论韵文还是散文,只有运用适当的节奏才能充分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内容,才能使语言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谐合、统一,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

语言的节奏尤其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些自由体的新诗可以不押韵,但却不可没有节奏。

戴望舒的名作《我的记忆》中的一节是这样安排节奏的: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这节诗,诗行的排列,诗句的长短,完全没有规律,全诗更不押韵。可是仔细读来这首诗仍然有着和诗人的内在情绪消长相适应的节奏,有着内在的韵律。一连串结构大致相同的排句的运用,不仅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悠远的记忆中桩桩往事的不断涌现,简直不能阻挡的那股气势,而且形成了反复回应的节奏、构成了动人的音乐旋律,这和诗人疲惫、哀伤、怅惘的心情十分合拍。